本报记者 刘扬
6月6日,仲夏的阳光热辣辣地照在金安区江淮分水岭的脊背上,岭上12.43万亩桃园绿意盎然,枝繁叶茂的树干被白里透红的桃子压弯了腰,通往桃园的道路上车辆进进出出,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桃园里,果农摘桃、装桃、运桃、卖桃,一派忙碌景象。金安区农委副主任孙业祥估算,今年金安脆桃产值将突破10亿元大关。但是在采访中,记者从一片叫好的强声中偶而听到一丝杂音:今年脆桃丰产不丰收。
金安区农委副主任尹如俊对此予以纠正:与往年相比,今年全区鲜桃价格仍保持稳定状态,如果非要说价格有波动,那是品相差、单体小的桃子,每斤在1元上下浮动,甚至出现8毛钱一斤,但这只是极少数,高端精品鲜桃倍受桃商青睐,价格不但未降反而有所上升。
张店镇是金安脆桃主产区之一,有2.6万亩桃园,产桃近4万吨。“从5月15日开始,外地桃商陆续入驻张店收购,每天发往北京、福建、上海、东北、广东等地的桃子多达200吨以上。”张店镇金安脆桃产业协会会长刘大成对记者说。仅刘大成等人经营的金安脆桃交易市场,一摞摞装满桃子的筐子静候码车,各地客商租来的运桃大货车排成长龙,每天出货100多吨。
福州水果批发市场果商陆德忠是位老商户,他对金安脆桃情有独钟。“金安脆桃卖相好、果味浓、品质高,在福建那边,无论是批发还是零售销路都很好,我年年都来收购。今年市场行情好,我5月18号就来了。”陆德忠做果品生意十几年,在南方多个省都有成熟的销售网络。他坐镇张店,手机调度,每天发货3-4车,30多吨。与陆德忠同乡的林世坦去年动作稍慢一点,等了2天才“凑齐”一车桃子,算是没有空手回府。今年他蹲守在张店,每天早上五点就从旅馆赶到交易市场,天天中午前发货20吨,第二天就能到达目的地。
刘大成说,今年来桃区收购桃子的桃商扎堆,张店街道的旅馆从未出现过爆满,但这几天是“一床难求”。驻扎在交易市场的桃商都是大户,他们对桃子品质和质量非常挑剔,桃农将鲜桃用小货车或三轮车从桃园拉进市场,这些经验丰富、眼珠子如X光般的桃商目测过桃子的品质,然后分拣装筐。桃商在每个雇来帮忙的女工面前放几个样品作为标准,分等级装筐,125克是基准线,125克(2.5两)以下是一个价,125克至165克是一个价,165克以上又是一个价。刘大成顺手从桃筐里拿起一个桃子,掂量一下,说:“像这个单体2两(100克)以下出手就难了,1块钱甚至8毛钱一斤,等于是拱手送给桃商,桃农难以接受了。”
6月6日,横塘岗乡银叶红毛桃合作社套袋“突围”鲜桃开园。记者在桃园交易市场内看见十几位青年男女在分拣装筐,这在桃区非常难得一见。当地青壮劳力都外出打工了,他们得空回乡摘桃?经询问,原来是桃商带来的专门摘桃、拣桃的“桃客”。据该合作社理事长卢承勇介绍,银叶红毛桃合作社是订单销售,桃商对桃品要求非常高,桃商怕本地群众眼力不准,不分大小采摘,很难达标,所以请来“桃客”帮忙收购。来自砀山的桃商董郎对套袋“突围”鲜桃情有独钟,他说:“套袋桃子商品性好,酸甜适口,风味特异,品质上成,虽然价格高,但深受上海和南京高端超市的欢迎。”给桃子套袋是项新技术,“突围”鲜桃经套袋培育,每斤5元,这个价格有点惊人,但是,还是供不应求。在记者采访的一个多小时里,卢承勇的电话就没放下过,他总是不停地向对方解释:没货,缓几天再说!卢承勇说,都是没预订的客户要求发货,每单都是上万斤,一两天之内哪能组织到货源!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