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虞广场”的红色记忆

  张远东

  乘车驶入六安市裕安区顺河镇顺安大道中段,你就会看到与华安驾校隔路相望的一块空地上用黄土垫起了一个宽阔的广场,这就是即将成为顺河镇红色名片的“绍虞广场”。

  人们不禁要问:绍虞是谁?为什么要以他的名字命名广场?是的,这是一个快被遗忘的英雄。翻开《中华英烈》,他的大名赫然在目:王绍虞,曾化名杨静卿(李静卿、刘静卿,1897--1928),六安县顺河集(今六安市裕安区顺河镇王滩村)人。原来,他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是安徽省党组织的早期领导人之一,更是创建六安党组织的第一人。

  王绍虞是六安土生土长的党的早期领导人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早在1917年,年仅20岁的王绍虞进入六安县立第五高等小学读书,就开始接触新文化。“五四”时期,六安学生运动蓬勃发展,“五高”师生亦受到很大影响,王绍虞开始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经常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高小毕业后,他毅然离开家乡,到省城安庆求学,而后考进皖江体育专科学校。时值安庆“六二”学生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在安庆广为传播,王绍虞如饥似渴地追求革命真理,投身反对军阀操纵的省三届议员贿选斗争,在斗争中,他开始学习《新青年》、《每周评论》、《湘江评论》、《唯物史观》等革命书刊,思想进步很快,向着更高的目标,探求革命的真理。

  由于军阀开始迫害“六二”学生运动中的进步青年,1923年王绍虞由安庆乘轮东下,与同乡好友王立权等一起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当时的上大是国共两党合办的一所以培养革命干部为目标的学校,共产党人居于主导地位,社会学系由瞿秋白同志主持。王绍虞在校学习刻苦,听课非常认真,无论是共产党人瞿秋白、邓中夏、蔡和森、张太雷等同志的亲切教诲,还是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先生的演讲,他都全神贯注地听、认真笔记、细心钻研。一次,他听了廖仲恺演讲国民党将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兴致勃勃地回到公寓,正好听到几个国民党右派学生诋毁三大政策的言论,立即理直气壮地进行驳斥,使右派学生理屈词穷。这时,王绍虞同志被接收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员。

  王绍虞同志爱憎分明,对同志满腔热忱。六安籍学生许继慎,因在省内领导学运,受到军阀政府通缉,来到上大社会学系旁听。王绍虞同志在生活上热情照顾,在学习上共同探求,他们学习《共产党宣言》和“厚厚的马克思的书”,在室内贴马克思像,志同道合,畅谈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崇高理想。当上大学生、六安同乡王逸常与许继慎受党指派投考黄埔军校时,王绍虞积极支持,并帮王逸常照料在沪的妻儿。王逸常的爱人去世时,他又为死者料理了后事,并收养了他们八岁的幼子王训格,教他学习文化知识,待他如生父一般。 (上)

 选择年月
<2017年6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93031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12
3456789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不应忘却的烈士——杜立元⊙红色家风万代传⊙“绍虞广场”的红色记忆⊙电影童年⊙爱读书⊙端午记忆⊙蜀葵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