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忘却的烈士——杜立元

  台运行

  杜立元,是霍邱革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组织农民运动,创办红光报、进黄埔深造、领导武装暴动等一系列革命活动,为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篇诗作引起的风波

  杜立元,又名杜光兴,霍邱县洪集乡人,1900年出生,家境虽然贫困,但其父亲杜家栋钟爱其聪颖好学,举债供其读书。杜立元上中学时,即显现出其爱国忧民志向,他在省立第六中学(校址在阜阳)读书时,写了很多体恤贫民百姓的作文,他写的读唐诗人杜荀鹤《再经胡县城》有感一诗:“我今就读胡县城,街头巷尾尽饥民,县宰囊中金银满,哪管饥民不饥民。”虽然诗文浅显,但意义非凡,一个十几岁的中学生,对社会有此见解,实在难得(注:①唐时胡县,即当时的阜阳县;②当年大旱阜阳县饥民载道,很多饥民到城里要饭;③杜荀鹤原诗是“去年曾经胡县城,县民无口不怨声。今年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语文教师王允中看后,先批示“佳作宜嘉”,后又将诗文收起,对杜立元说:“你这首诗写的很好,但明显是攻击阜阳县令的,如招来是非,对你、对学校都不利。”杜立元没有顶撞老师,但他却将诗重新抄写,贴在学校“学习园地”专栏上,在全校师生中引起轰动。果不其然,学校军训教官刘某很快反映到阜阳县衙里去了,阜阳县自卫队头目杨大川带领全副武装的10多个兵士来学校,封了“学习园地”,追究杜立元辱没县令的罪责,要抓捕杜立元。校方以杜立元已出走,又经多方疏通,事件才得平息。杜立元改名杜光兴,在袁新民就读的阜阳师范旁听了近3个月,袁新民向其介绍了很多进步书刊,如《青年杂志》(《新青年》前身)以及苏联传入宣传十月革命的有关书籍,杜立元爱不释手,深读细研,思想有了质的飞跃,他对袁新民说:“隐居三个月,认识了社会,认识了世界,胜读十年书。”

  走上革命征程

  杜立元在阜阳无法立足,便回到家乡,先后在霍邱洪集、金寨白塔畈、袁家岭等地教书。不久,已是共产党员的袁新民也回到家乡,先后在霍邱县城关小学、叶集民强小学以教书为掩护,积极发展党的组织,并介绍了杜立元加入中国共产党,共同组建农协会,开展减租减息和抗捐抗税等斗争。

  当时叶集属于霍邱县南四区,区长胡子义,以传话名义,扣留了一些减租减息农协会员,并威胁农协会说:“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没说反对政府,农协会减租减息,抗捐抗税,地主不交皇粮,工商界不交国税,政府如何上交国家税赋?你们减租减息,抗捐抗税,就是反对国民政府行为……”袁新民召开南四区各地党组织负责人和农协会干部开会,整理了胡子义苛捐杂税、放高利贷、盘剥民众等十大罪状,印成传单四处散发、张贴,杜立元带领洪集小学师生80多人,带着装满两箩筐胡子义罪行传单,从洪集一路贴到叶集,袁新民主持在叶集召开有5000多人参加的民众大会,控诉胡子义罪行,并组织请愿团到霍邱县请愿,要求县政府惩办胡子义,县长张东野自知农民协会的威力难以抗拒,便下令罢免了胡子义区长职务了事,从此,南四区农民运动开展的更加广泛,减租减息、抗捐抗税闹得热火朝天。党组织在斗争中得到了锻炼和壮大,成立了中共霍邱县委,杜立元任县委委员兼洪集区委书记。

  (上)

 选择年月
<2017年6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93031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12
3456789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不应忘却的烈士——杜立元⊙红色家风万代传⊙“绍虞广场”的红色记忆⊙电影童年⊙爱读书⊙端午记忆⊙蜀葵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