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沈春
6月6日上午,裕安区青山乡沿着105国道边一座破旧的两层小楼里,胡树平老人舒服地躺在轮椅上,旁边,胡世俊小心翼翼地在给老人捶背、按摩。虽然父亲能站起来的可能性极小,但胡世俊依然每天努力着。
说起儿子,胡树平老人的老伴很是心疼,她告诉记者,胡世俊是刚刚下了夜班才回来,一刻也没有休息,“没有胡世俊这么多年的细心照料,他爸活不到今天。”今年已逾80高龄的胡树平老人是我市公路系统的“老黄牛”,常年工作在公路养护一线。市杨小店治超站副站长王应君告诉记者,胡树平在公路系统工作了几十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职的时候抢着重活、脏活干,身体落下了很多毛病。由于母亲年纪也大了,照顾自己已经不易,一下子照顾父亲的责任便落在了胡世俊的肩上。
“工作地点远,工作时间不固定,当时,我是真的感觉到了压力。”从2009年起,胡世俊便开始了两点一线的生活,下了班往往直奔青山乡父母的住处,给父亲按摩,搀扶着父亲走上一段路。“小时候,我看着父亲工作,他的为人处世告诉我,无论遇到什么事,什么困难,都要勇敢地去面对,更何况照顾父亲本来就是子女应尽的责任。”
2016年的一天晚上,老人再一次摔倒,再加上身上有褥疮、糖尿病、肌肉萎缩等多种疾病,情况十分紧急。得到消息后,胡世俊立即把父亲送到了医院。医生诊断后告诉他,老人年事已高,手术不一定能让老人站起来。为了让父亲能站起来,胡世平告诉主治医生,哪怕有一丝希望,他们也不放弃。
说起胡世俊,王应君连说几个“不容易”,作为杨小店治超站执法二中队队长,胡世俊负责拉砂车、货车超限超载查处的同时,还要不定期地配合全市开展流动巡查作业,任务不固定,时间也不固定。“胡树平老人生活能自理的时候,下了班我们偶尔还小聚一下,这好几年,因为要照顾父亲,胡世俊也不再参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