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坦厂镇民间传说丰富多彩,是民间口头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口头文学中蕴藏着镇域内的风土、民情、人文、景观等诸多的文化元素。在历史长河中经受长时期的冲击涤荡,尽管有很多古址景观被毁了,故事却流传下来,被山民土著所津津乐道。下面收录的民间传说,仅仅是砂里淘金,不能概括全貌。
坎船山的传说
很古很古以前,毛坦厂镇周围的坎船山(“坎”是当地土语,即翻过来的意思)、金鸡石、棺材石、东石笋、西石笋等处,因受日月精华,皆已修炼成精。有一天,众妖精聚在一起,商议脱离凡尘入进天界,议定起事日由金鸡鸣叫为号,作法使大地洪水滔滔,船山将变成大船,东、西石笋是船的两根桅杆,棺材石湾的棺材将装满被大水淹死的无数生灵,由大船运走,人类将面临一场大劫难。哪知众妖的不良议决,却被云游至此的陆压道人知悉,他连忙上奏天庭,恳请玉帝拯救此方百姓。玉帝准奏,遣托塔天王李靖下界镇妖。却说众妖得道那天,大雨滂沱,狂风怒号,天地被雨幕连成一片。正午时分,金鸡石的金鸡正要鸣叫,突然天空七十二个炸雷一起炸响,金鸡顿时被打掉了头,船山被打得覆盖过来成为底朝天。西石笋被打成两截,东石笋被削掉一边。棺材石湾里的石棺材被雷打得连盖钉在一起,寸步难移。无数生灵得以脱难。至今,当地仍流传着这样一句古语:“打倒西石笋,吓倒东石笋”。千百年来,人们指点着坎船山、金鸡石、东石笋、西石笋、棺材石这些大自然的遗存,向子孙们讲述着这个传说。
(蔡琦搜集整理)
东石笋的传说
毛坦厂镇向南十八里,有一如笋石柱矗立在孤峰之上,高约十多丈。传说在几万年前,有一奇石独踞孤峰,象竹笋一样越长越高,直刺蓝天。周围群山环抱,真是奇石如桅,周山如舷,好象一艘即将起航的大船,一旦船行,则天翻地覆。此情惊动天庭,为使尘世免遭劫难,玉皇大帝派雷公天神下界消灾,雷公天神用雷公锤打断了东边的巨石东石笋,吓瘫了西石笋。雷公天神定睛一看,残留的石桩又矮又秃,大煞风景,于是又将半截笋尖接到上面,从此就有了东石笋现在的模样。
(讲述人:林立伦,采录人:金德胜)
钓鱼台
在东石笋村的关口处(关口,是东石笋村内地名之一),有一绝壁悬崖,崖根处有一个两人多深的水潭,水里有很多鱼。其顶部有一个面积约60平方米的平台,台上有一座装修精致有格栅门的小庙。传说当年周武王率军师姜子牙来六安国抚察民情,途经关口,姜子牙登上石台观赏四周景色,发现水潭里河鱼成群,便动手垂钓,时辰不大,一条大鱼上钩,兴奋之余,用力一甩,将这条大鱼抛到对面的山岭上,顺手一指,口中振振有词,用法术将那条大鱼点化成一条巨大的石鱼,横卧在山岭上。从此关口就有了钓鱼台的美名,对面山岭有了干鱼岭的地名。
(讲述人:何茂盛,采录人:金德胜)
神茶铁桂兰
铁桂树是一种叶似桂花树的常青树,安最适宜生长在悬崖绝壁处,东石笋村的铁桂湾因广生铁桂面得名。铁桂湾内有个杈湾名叫“小铁桂”,小铁桂里有一险峰名“小锅台”,此山的石缝中生长着许多茶树,因山高路险,无人采摘,茶树长得高大粗壮,远看哪象茶树?清朝末年,当地一位农民因采挖药草,冒险攀登此处,才发现这里的茶树。第二年茶春季,那位采药的农民不怕吃苦,上山摘茶,因茶草鲜嫩,越摘越有劲,竟忘了下山吃中饭,直到太阳落山,袋子也满了,才扛着茶袋下山。当晚炒茶,闻到有兰花香味,于是就将它起名叫“铁桂兰”。第二天,他又来到“小锅台”摘茶,却找不到头天采摘过的茶树,只看到满山绿油油的嫩茶,这天他又摘了满满一大袋子茶草。临下山时,回头一望,仍是满山青翠。就这样,这位农民连续摘了很多天,始终摘不完,直到茶老了茶市下市了才罢手。此事在东石笋传开,一代代传下来,于是就有了“神茶铁桂兰”的美妙传说。
(讲述人:何茂为,采录人:金德胜)
金鸡石
金鸡石矗立在古镇毛坦厂李家冲村桃口组北端,其石山形状象鸡,前面有朱砂冲大河相衬,远处眺望形似雄鸡站立在河边喝水。传说在很久以前,关公老爷来此地用河水在鸡冠石上磨刀,用了半河的水,将鸡冠石磨得闪闪发亮。每逢朝阳初出时,将鸡冠石照得散发金光,故得名金鸡石。
(讲述人:李坦顺,采录人:储照胜)
鱼花桥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挑着竹篓走村串户贩卖鱼苗的人,这天,他路过一座独木桥,旁边有位老农劝他说:“老弟,挑着鱼花不能过桥,干脆请人帮你抬过去。”贩鱼花的人满不在乎地说:“老人家,您放心,如果我过桥跌倒,鱼花就全部流到下面的塘里,我便在此修一座桥。”说完,就挑着担子一晃一晃地上了桥。由于桥太窄,担子晃得太厉害,刚到桥中间不慎跌倒,两篓鱼花全部撒到河里。年终时,附近的村民在塘里捕了一千多斤鱼,卖鱼花的人听说了此事,并没失言,于第二年在此修了一座石头桥,附近的村民称之为“鱼花桥”。
(杨传明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