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用之物”到“无价之宝”——我市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侧记

  本报记者 曹辰

  “在秸秆利用这一块,我们把它利用得淋漓尽致,做到了彻底循环。用不完的秸秆,我们就用来做颗粒燃料,作为生产商品有机肥的热源,热源所产生的灰渣,又回到有机肥的原料当中去,再填充上,做到了彻底的循环和利用。”6月5日,在合肥举行的2017安徽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上,我市安徽金农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友峰向前来参观的嘉宾详细介绍企业利用秸秆生产的有机肥系列产品,引起了大家的浓厚兴趣。

  我市作为粮食生产大市,多年来,如何将秸秆变废为宝,有效实现综合利用一直是各级农业部门致力解决的难题。然而,随着工作力度的加大,虽然秸秆原地焚烧,农村处处火点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却不能解决秸秆到何处去的根本问题,因此,通过产业化运作,推动秸秆综合利用成为我市彻底解决秸秆问题的首要任务。

  位于舒城县河棚镇余塝村的思乡农业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香菇、平菇等食用菌生产加工,占地面积50亩,年产香菇、平菇等食用菌40吨,是舒城县及周边城市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之一。然而与其他食用菌生产基地不同的是,该合作社用于培育菌种的基料全部以秸秆为原料,经使用后还可以通过发酵变成有机肥料还田,既经济又高效。“在农村,秸秆就是一个废弃物,但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宝贝,以秸秆制成的基料与市场上的有机基料效果相差无几,价格上却便宜很多,经过简单的粉碎处理就可以拿来使用,目前我们以可观的价格收购秸秆,周边的农民都乐于把秸秆卖给我们,可以说是各取所需、互惠互利。”合作社法人代表林争辉笑着告诉记者。

  在我市的大力推广下,秸秆的经济价值逐渐引起了市场的关注。近几年来,全市秸秆综合利用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运营和在建企业发展到目前的40多家,逐步形成秸秆能源化、肥料化、原料化、饲料化、基料化“五化”利用及服务体系,确保了农作物秸秆得到有效利用。自2014年以来,我市每年秸秆综合利用量约262.1万吨,综合利用率高达90%。其中,农业领域利用245.3万吨,工业化利用5.8万吨,能源化利用11万吨。秸秆,这一曾经困扰我市广大农村地区的“无用之物”,在产业化的不断推动下,业已成为经济环保的“无价之宝”,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选择年月
<2017年6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93031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12
3456789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孙云飞在裕安区、霍邱县调研时强调扎实做好防汛各项准备工作⊙高考首日⊙我市健全医疗纠纷预防处置机制⊙从“无用之物”到“无价之宝”——我市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侧记⊙我市招商主打“绿色牌”⊙加强科技创新助推经济发展⊙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委第一支部开展学习讨论⊙电梯安全宣传走进社区⊙叶集区未雨绸缪抓防汛⊙还有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