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极端天气不确定性大大增加,面临即将到来的防汛严峻形势,我市是否有足够能力做好准备应对?日前,记者跟随市水利局就多地防汛备汛情况进行采访,一路上见识了不少防汛“秘密武器”。
科技来跑腿 雨情尽“掌握”
“要下大雨了,请大家做好准备!”站在蜿蜒山路边的潘先权用手机拨了个电话,他的声音很快就从村委会4楼的大喇叭里广播出去了。今年50多岁的他是霍山县佛子岭镇通水灌村党总支副书记。
山洪来得快,及时预警显得尤为重要。利用无线预警广播系统,潘先权随时随地就能通知大家做好转移准备,不用再赶到村委会喊话。“这是我们的全省山洪灾害防治无线预警系统,每个村都有,我们村里安装了10组喇叭,一旦发生洪水险情,一个电话,小喇叭就能立马发出预警。”潘先权笑着说,“山路弯弯绕,人家住得稀,险情发生时靠挨家挨户上门提醒那可来不及,有了高科技当跑腿,这可比我们两条腿跑得快多了。”
潘先权告诉记者,自己是村防汛责任人,还负责柳林河上游团结水库管理,观察水位、查看库区、汇报信息,天天都有忙不完的事。“原来水库是手动测量,去年安装了自动预警系统,一旦超过水位,会自动报警。”
由暴雨引起的山洪灾害,具有难预测、毁灭性的特点,是全市安全度汛工作的难点。市水利局副局长、防办专职副主任吕德志告诉记者,我市对山边、坡边、地质灾害隐患点、山洪灾害易发区等重点部位,进行网格化管理,实行县包乡、乡包村、村包户“三包”制度,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水库也是防汛工作重点,我们对全市1339座大中小型水库逐一进行‘体检’,严格落实水库安全度汛责任制,建档立卡,一库一卡,严格执行水库调度运用计划,严禁超蓄,病险库均降低水位或空库运行。”吕德志介绍,除此之外,还要突出抓好在建水利工程,强化城市易涝区风险分析和实时监测,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城市正常运行。
“互联网+防汛” 精准发力
千里淮河是温柔的母亲河,但是每到汛期,淮河就成为“防汛人”的一块“心病”。
站在淠河隐贤堤防上,霍邱县水务局副局长靖周远指着西岸的千里沃野,“你可别小看这段加固的堤防,堤里是彭塔乡2万亩良田4万多人,一旦洪水来了,这就是最后的防线。”靖周远参加防汛工作已经20多年,常年和母亲河打交道。“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山里洪水来得快去得也快,可是淮河流域一旦发洪水,退去很慢,最长时候我在淮河民生堤上坚守了两个多月。”
“淮河有10年未发生大洪水了,洪水机率在增大,防汛形势还是严峻的。”吕德志给记者分析,根据气象部门预测,我省今年汛期降水量较常年偏多,其中沿淮及淮河以南偏多1至2成。暴雨日数偏多,降水集中期有内涝,部分地区可能出现洪涝。
(下转三版)
采访札记
真正的防汛“利器”
宋金婷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也是一部兴水利、治水患、除水害的历史。大禹治水舍小家、为大家,奉献精神感天动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洪英模振奋人心;“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利国利民……这些治水精神的核心内涵,无一不是为了一个宗旨——造福百姓。
其实,百姓对丰收幸福的期盼,也是皖西人对安澜的渴求。关于防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记忆。在走访过程中,无论是潘先权叙述洪水已经齐腰的紧张时刻,还是靖周远两个月吃喝在淮河小舟上的难忘回忆,抑或是谢大伟与同事们在每年汛期坚守岗位的150多个日日夜夜,听了以后,都让人心绪难平。
如果说每一个汛期都是没有硝烟的战场,那么造福百姓、保卫家园,就是“防汛人”心中的信仰。它藏在每位“防汛人”布满血丝却盯着雨情数据的眼神里,它藏在电话中沙哑着嗓子的每一声询问里,就这样藏在防汛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里,流露在举手投足之间最寻常、最微小,却冲锋在前、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坚定里。洪水来临时刻,心中装着家园百姓在每一位“防汛人”身上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