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18万台(套)农机具战“三夏”

  本报讯(记者 程传军)为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今年“三夏”期间,全市投入联合收割机、拖拉机及配套农具、插秧机等18万台(套)以上,进一步加快作业进度,提高作业质量,确保夏季粮油颗粒归仓,秋季作物适时播种,夯实全年粮食丰产丰收基础。

  据了解,今年“三夏”农机化生产以小麦抢收、水稻机械化种植和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为重点。“三夏”期间,全市投入大中型拖拉机1万台,联合收割机1万台(包括外地进入我市跨区作业的收割机1000台)。用7至12天时间完成小麦机收160万亩的任务,实现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140万亩,机械化秸秆利用率85%以上,机械化种植水稻236万亩,同时组织2000台联合收割机开展跨区作业。与此同时,各地积极加强对“三夏”机械化农业生产的组织领导,建立起责任明确、部门配合、指挥有力的组织管理体系,结合实际制订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细化服务措施,保障“三夏”农机化生产顺利进行。

 选择年月
<2017年6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93031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12
3456789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广西党政代表团来我市考察脱贫攻坚工作⊙全市18万台(套)农机具战“三夏”⊙车管所从严整治“黄牛”⊙孙云飞毕小彬在检查城区高考准备工作时强调 ⊙游客争购“扶贫桃”⊙汛期来了,防汛“秘密武器”有哪些本报记者 宋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