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中心: 加强队伍建设 促进技术发展

  杨陈媛 本报记者 单姗

  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1990年建科,从最初两三名医生到现在四十余名医生,其中,13名高级职称医生中,有3名是正高职称,硕士研究生9名,有5人在安徽省骨科相关专业学组担任委员或常委,年手术台次3000余例。

  二十多年来,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逐渐成长为市重点学科,目前开放床位126张,下设四个病区,分创伤骨科,关节外科,脊柱外科,四肢显微外科及微创骨科专业组。

  在骨科中心主任徐应林的电脑中,认真记录着科室从2016——2019年三年的年度计划及考核指标,记者注意到,2016—2017年度,科室开展膝关节镜的临床应用,开展髋关节翻修和复杂膝关节置换,上颈椎手术。选送多名人员分别至安徽省立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京鼓楼医院,北京301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修学习,近三年又发表CN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开展新技术三项,拟发表SCI论文1篇。

  徐应林告诉记者,建立稳定的人才队伍,做好队伍建设是骨科中心一项重要工作。为此,骨科中心加强人才培养,定期选送专业技术人员外出进修学习,选派人员参加国内、省内重大学术活动。学科带头人关心、关注所在科室人员的业务技术及科研水平,通过加强队伍建设,使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骨二科主任、主任医师丁少成曾成功为一名72岁的患有僵直膝的高龄患者进行了关节置换术,得到同行其他医院医生专家的称赞。而这样的手术因为难度大、风险高,很多医院都不愿手术。他颇有感触地说:“作为基层医院的医生,要学的太多了,在国内知名医院学习期间,为了多看一些疑难手术,通常是一个手术台接一个手术台的跟,在知名医院里的专家很多都是国内学科领域的领头人,能跟在他们后面学习取经是非常难得也是很珍贵的机会,‘废寝忘食’是常有的事情”。

  骨三科主任张贤锋,开展最多,也是最擅长的领域是风险高、难度大的颈椎手术。从医10余年以来,张贤锋成功做过近两百例颈椎手术,包括颈椎前后路手术、椎间孔镜术,还有颈椎椎板成形术等高难度手术。张贤锋说,这段时间,他一直在考虑把科室的脊柱微创技术发展壮大,提升科室的技术水平,也为病人带去福音,减少痛苦。

  发表论文与科研方面,中心要求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每年每人在CN核心期刊上至少发表1篇有价值的论文,中级职称每2年在CN核心期刊上至少发表1篇论文。

  2016年,骨一科主任李俊的实用新型发明“一种组合铰链式肩峰、锁骨解剖板”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他的另一项课题“椎旁肌间隙入路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是脊柱骨折的常用方法,拥有损伤小、恢复快、护理量小和并发症小的特点,目前在该院骨科临床得到推广,顺利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并被省专家组给予了“省内领先、国内先进”的高度评价。

  近年来,市二院骨科中心开展了许多新技术,骨折固定从内固定、外固定发展到髓内钉;脊柱手术从腰椎到胸椎、颈椎,严重开放性骨折;肌肉血管的毁损面临截肢的肢体,经过清创骨折固定、血管神经修复,皮瓣移植的保肢手术;关节置换从股骨头到全髋、全膝,从单侧置换到双侧置换;手术病人的年龄从60岁左右,增长到90岁左右……谈到未来发展方向,骨科中心主任徐应林表示,将严格对照三级甲等医院技术标准,打造出省内技术、学术、科研均一流的重点学科。

 选择年月
<2017年6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93031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12
3456789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为校园安全“拧紧弦”⊙女孩莫名患癫痫 新手段找准“痫根”⊙图片新闻⊙文⊙骨科中心: 加强队伍建设 促进技术发展 ⊙唐瑭获卫计系统 “家风建设”演讲赛二等奖⊙图片新闻⊙市二院卒中中心:卒中救治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