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服务有“个性” 企业发展添动力——税收个性化服务助力迎驾集团发展侧记
黄玲 沈勇锋 本报记者 张世巧
“在全国酒类行业普遍不景气的困境下,迎驾实现逆势增长,一方面得益于我们持续推进生态酿酒战略,另一方面得益于国税部门提供优质服务,让我们充分享受了国家税收政策红利。”全国人大代表、安徽迎驾集团总裁倪永培感慨地说道。安徽迎驾集团是全国“千户集团”成员企业,也是安徽省民营企业百强之一。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30.3亿元,净利润达到6.8亿,较2015年分别增长3.8%和28.8%。
“点”上辅导,提供专业化服务
迎驾集团规模大、业务广、机构多,遇到的涉税问题也相对复杂。为确保税收政策在迎驾集团这样的大企业得到全面遵从和执行,六安市国税局组建大企业专业工作团队,落实大企业税收联络员制度,通过探访、电话等方式与企业保持密切沟通,开展“点对点”帮扶,及时帮助企业解决涉税问题。全面推开营改增后,协调主管县国税局选派业务骨干走进迎驾集团总部,根据企业“多元化”发展模式,对100多名企业财务人员开展有针对性、有重点的业务培训。同时,结合国家新出台涉及上市企业有关税收政策,辅导迎驾集团依托上市内部公司框架,规范物流、仓储、信息服务、技术研发、广告会展等业务,合理开展税收筹划,充分享受税收政策红利,减轻税收负担。
全面推开营改增后,2016年安徽迎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迎驾山庄直接减税达18万元,整个集团因购买的建筑服务减税达400万元。“营改增初期,我们企业财务人员对政策不太了解,国税部门通过一对一、面对面的‘套餐式’辅导,让我们细算营改增税收账,助力企业更加适应新税制,受益新税制带来的减税效应。”迎驾集团财务总监潘剑说。
“线”上协同,提供个性化服务
2016年6月22日,省局党组成员、总会计师张宝江带领省局大企业纳税服务团队,深入安徽迎驾集团了解大企业所需、所想、所盼时,安徽迎驾集团财务总监潘剑反映:因业务员擅自离职,造成迎驾集团28份发票逾期未抵扣,涉及进项税额36万余元。国税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将28份发票复印件层报至国家税务总局,但由于发票保管不善,票面污损较为严重,导致复印件无法通过扫描认证,企业无法实现税款抵扣。国税部门高度重视,立即安排相关人员协助解决。后经省、市、县国税局的货劳、大企业部门的逐级反映,国家税务总局开辟绿色通道,实行特事特办,通过人工录入密文方法成功为28份发票办理了认证,避免了企业经济损失。
“关注和了解大企业税收服务需求,建立大企业涉税快速响应机制,最大限度满足大企业个性化服务需求,助力大企业减负前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后,我们将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为税企共治创造有利条件,让大企业有更多的获得感。”六安市国税局副局长杨德好表示。
“面”上防控,提供差异化服务
为引导和帮助迎驾集团建立健全涉税风险自我防控机制,市、县国税部门坚持以风险为导向,针对白酒行业特点,在提供共性政策辅导和培训同时,适时为迎驾集团开“小灶”。组建专业工作团队,按年深入迎驾集团综合分析涉税信息,识别企业可能存在的涉税风险点;按季与企业财务人员共同分析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涉税问题,帮助企业防控风险;逐月采集集团财务数据,与税收征管数据分析比对,及时提醒可能存在的涉税风险。
“像迎驾这样的集团企业,产业链条长,账务核算健全,通过税企共同联手探索大企业集团税收遵从管理的新方式,共同防范风险,实现税企共赢,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市国税局局长惠群在走访迎驾集团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