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克信
5月25日上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云飞在市委常委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围绕“重温总书记视察六安讲话,用‘绣花’功夫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发表讲话,指出“要用‘绣花’功夫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绝不做‘甩手掌柜’,绝不做‘表面文章’,真正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当标兵,做表率。”
细品这“绣花”二字,意味深长!
那么,“绣花”功夫到底是一种什么功夫呢?布上绣花是项技术活,除了讲究整体的构图布局外,还讲究针法的精准细致,唯有一针一线的细致入微和一孔一眼的缜密灵巧才能勾勒出姿态万千的图案。换句话说,“绣花”功夫要领就是“准”和“细”。
“绣花”不是“秀花”,锦上添花不是目的,雪中送炭才是关键。多年来,各级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为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办了很多好事实事,但也存在“风过草低头、雨过地皮湿”“不求实效求热闹”等不良现象。虽然见了很多领导、拍了很多照片,但困难群众生活改善却不大。
俗话说:“练功者练气,修身者修心。”练好“绣花”内功,首先要植厚爱民为民的思想根基,培塑爱民为民的赤子真情,强化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现实紧迫感,切实打牢夯实为群众绣出致富花的思想根基。还要保持“绣花”的定力,坚持标准和时限,凝心聚力,扎实工作,避免急于求成。
“绣花”也不像“印花”,可以批量生产。毕竟,导致群众贫困的原因有很多种,只有精准施策、对症下药,切实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才能解万千结。
据统计,在我市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中,有的是因病致贫、因学致贫,有的是因残致贫、因灾致贫,还有的因缺劳力、缺技术、缺资金致富艰难。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对于不同的患者必须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扶贫工作中,只有把每个贫困村、贫困户贫穷的具体原因搞清楚,对张家长、李家短做到心中有数,“绣花”时才能做到因布穿针、据色引线,精准“绣出”多姿多彩的生活美景。
“养花”也代替不了“绣花”,毕竟,昙花再美也只是一时之景。随着脱贫攻坚任务时限日益临近,一些地方搞扶贫开发表现出浮躁情绪,甚至出现了数字脱贫、短脱快返等歪风邪气。殊不知,脱贫攻坚是一项长久的系统工程,不是喊个口号、订个计划、给点钱物达到脱贫标准就算完成任务,而是需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一件事一件事地抓,一锤子一锤子地敲,一个据点一个据点地拔,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