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宋金婷




以前出门在外,口袋里不装个几百元钱和几张银行卡似乎心里就不踏实。如今,出门可以不带钱,但不带手机却是万万不行。近年来,网上购物、超市付款、餐厅消费,甚至是路边小店买瓶水,越来越多的人习惯掏出手机而不是钱包,方便快捷的移动支付,已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现在,即使不带现金和银行卡出门,随身携带一部智能手机就可潇洒买单。
手机“变”钱包
出门逛街,你包里会带些什么呢?每个人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样,但是如果非要在手机和钱包当中选择一样的话,大部分市民都会选择手机,移动支付正逐渐改变改变人们的生活。
开了十几年出租车的李师傅最近两年深刻感受到一个新变化,越来越多乘客上车后问他:“师傅,我没零钱了,能不能用手机支付啊?”李师傅告诉记者,以前有忘带钱的乘客,一般都会到目的地拿钱,或者找人求助,现在乘客都会直接用手机支付,“很多年轻人出门就直接带个手机,付钱、通话都能搞定。”
“我没有零钱,请问可以用微信支付吗?”“可以,你扫一下这个二维码手机支付一下就行,微信或支付宝都可以。”近日,记者在皖西路一家小店购买了手机保护膜,询问是否可以手机支付。老板立即指了指柜台边上的手机支付二维码,告诉记者可扫码支付。他还介绍,晚上附近有很多出来散步健身的市民,没有随身携带现金,都是直接用手机支付的。“尤其是年轻人都喜欢用手机支付了。”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移动支付成为一股浪潮,而以微信支付和支付宝钱包为代表的一批互联网支付工具迅速占领了这一市场。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切身体会到,只要带上手机,一天的消费支付就能安排得妥妥贴贴。
“身上没钱也不怕,一部手机走天下。”90后女孩小丽是一名公司职员,她告诉记者,自己现在很少带现金出门,因为一切都可以在手机上支付完成,很方便。“现在出门不担心忘带钱包,最担心的是手机没电,没电就麻烦大了,就像丢了魂一样。”小丽告诉记者,手机支付是她最青睐的支付方式,不用数钱,不担心钱包会丢。而且,手机支付除了便捷以外,还能带来优惠。“有时支付宝付款、美团付款等,都能享受到各种折扣、优惠,比现金支付给力多了。”
各方争食支付“蛋糕”
市民的消费习惯在改变,商户也纷纷开通移动支付。如今,只要你仔细留意下,就会发现街上不少店面门口的橱窗上或收银台都有二维码的图章,亦或贴出了“支持刷卡、支付宝、微信付款”等这样的温馨提示。
记者走访发现,各大超市、商店、饭店几乎都有移动支付服务。一家小型超市收银员告诉笔者:“从前年起,我们超市就开通了移动支付服务,时常会有优惠,使用的频率挺高的,以年轻人居多。我个人还是挺喜欢顾客使用手机支付的,速度也快,还省去了找零钱的麻烦,很方便!”
“说不用现金就不用现金了。”吴师傅的面馆已经十几年了,这个年过半百的生意人感叹不已。吴师傅的铺子人气很旺,他说,自支付方式改变之后,每天有三、四成收入,都“进”了手机。如今,二维码已经成了商家做生意的标配,业内人士分析称,收款码的申领数量,可以直接反映一个地方小微经济的活跃度。
在学校门口经营美食店的老板告诉笔者:“我们店里一半以上的客源都来自于美团、糯米、饿了吧等,每天生意都很火爆。因为使用移动支付购买有优惠,很多顾客都是特意找到我店里来的。我们直接支付宝扫码收款,不用找零很方便!”
可以说,现在“支付改变生活”已经不只是一句口号,它正走入我们的生活,并且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无论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各方都在加速创新,多种新型支付方式不断涌现,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为代表的“扫码派”和以中国银联为代表的“闪付派”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
支付有风险 扫码需谨慎
记者从网络了解到,不久前,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7)》显示,我国新兴支付业务,包括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保持快速增长。截至2016年年底,2016年全国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1251.11亿笔,金额3687.2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64%和6.91%。从全球可比口径看,2015年我国非现金支付笔数占全球非现金支付笔数的22.12%,增速是全球平均速度的4倍以上。
当信用卡、二维码遍地开花,移动支付的安全性也开始越来越被关注。小邱就上过当,她告诉记者,“有一次在街边小铺买东西扫了个二维码,突然就锁屏了,后来怎么也打不开手机了,后来又去找专人解锁,费了半天事才解开。”
市公安局金安分局经侦大队陈警官告诉记者,随着社会和科技的飞跃发展,信用卡作为一种快捷的消费支付工具,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身边涉嫌信用卡诈骗犯罪也在不断增多。目前,无现金支付还存在不少安全漏洞,身份证与手机验证码的安全验证技术并不能完全保障安全,由于在手机端没有加密芯片、硬件进行防护,黑客可以通过截获并替换支付单的内容,盗取账户中的资金,还有部分犯罪分子利用网络病毒,在商铺WIFI链接中安装盗取信息的不合法软件,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后,就可快速窃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所以,大家在便利的同时也要提高警惕,注意保护个人身份信息、信用卡信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