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菊莲 杨秀玲
“城市变美了,人们的素质也高了,现在的六安真是好地方。”初夏时节,行走在六安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满城葱郁、干净亮丽,一股文明之风扑面而来。近几年,我市先后取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等荣誉称号,各类创建为文明城市创建打下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城市文明,培育城市内涵,积淀城市文明,在成功争创第三届安徽省文明城市的基础上,我市又确立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以“创建文明城市,建设生态六安”为主题,全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各项工作,逐步把六安培育成为一个有内涵、有气质的城市。
2015年,市委、市政府联合下发《六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行动方案》,从2015年开始,通过3年的扎实创建,促进我市城乡环境更加显著改善,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更加协调发展,力争2017年跨入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行列,通过“八项环境创优工程”(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生态宜居环境)和“五大提升工程”(基础设施和环境提升工程、文明交通提升工程、市民素质提升工程、窗口行业提升工程、广告标牌提升工程)为抓手,促进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下坚实基础。在这一目标的引领下,各项创建工作随之逐步深入。
市委、市政府一直把创城工作摆在重要工作日程,坚持高位推动,定期研究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成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市委书记、市长分别担任政委和指挥长,设五大提升工作组,分别由一名市委常委任组长,综合办公室和督查办公室负责平时创城工作布置及督查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整合资源,确保创城工作“一盘棋”,形成了创建工作的强大合力。
市、区领导人人身上有任务,包社区、包路线、包街道、包项目,并形成市领导每周带队督查文明创建的周督查制度。去年,我市又出台了创建文明城市责任单位考评办法,各辖区、市直各单位党政“一把手”抓创建、负总责,责任主体明确化、岗位职责具体化、创建指标定量化,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项项有指标的创城组织体系日臻完善。将文明创建与“三线三边”环境综合整治及“三治三增三提升”工作有机结合,同步推进,对凤凰河、大堰河、312国道进行整治,火车站改造已全面开工,新建南湖公园,打造“美边靓线”。
(下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