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杨公村、孔树村、四清桥村,是我们乡今年脱贫、扶贫的重点,”翁墩乡党委书记杨正远说,“其中,通过产业帮扶带动脱贫,也是我们希望拓宽贫困户增收的一个渠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杨正远看来,有了“生财之道”,贫困户们才能真正摆脱贫困。
临近中午时分,在翁墩乡四清桥村,新皋城生态种养殖(植)公司的蔬菜大棚里,53岁的贫困户薛玉章,正在农技师的指导下,学习蔬菜栽植技术。薛玉章原本家境贫困。20多年前,前妻留下一个女儿,离他而去。“3亩多田,能挣到什么钱,一年能勉强生活就不错了,”薛玉章说,而人情往来、日常开支等,时常捉襟见肘。“现在可好了,吃喝不用愁,还有工资拿。”薛玉章笑着说,自从进入企业后,不仅温饱不愁,一年还可多挣个三、四万元钱。
企业负责人时佩琴告诉记者,企业是去年5月15日来到翁墩乡,流转近400亩土地,发展种植、养殖业,刚好满一年。“一方面可满足本酒店需要,另一方面还能供应其他餐饮企业。”时佩琴说,而对于当地贫困户而言,也有了挣钱的地方。
“只要能干活,不偷懒,都能来我这儿做事。”时佩琴说,零工约在100元/天,而长期工保底工资2400元/月,壮劳力可以拿到3000元/月,还管一日三餐。平时用工大概在60至70人左右,“优先考虑贫困户,目前大概有7、8户左右,还在陆续增加中。”
目前,翁墩乡积极探索产业脱贫新路径,找准产业脱贫的契合点和突破口,大力发展特色种养、光伏、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产业,2017年计划再扶持50%的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全乡7万多亩土地,90%都流转出去了,”杨正远说,“在产业基地、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贫困户脱贫致富有了好门路。”
通过推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大户带动扶贫模式,按照每提供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带动1户贫困户脱贫的标准,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强化就业脱贫措施,大力实施贫困户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确保贫困户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项脱贫技能;大力推进贫困户劳动力外出务工,鼓励支持居家就业或家门口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