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立忠
在金寨县白塔畈乡刘冲村的一处山坡上,依山而建的4个蓝色钢构大棚,在初夏阳光映射下十分耀眼。走近一看,这种当地人叫“羊楼”的大棚分为两层,羊群关在大棚内,羊粪通过铁丝网漏到两米多深的地下室,干净又通风。“一头湖羊一年能吃掉一吨多秸秆,被当地人称为大胃羊!”齐岭种羊场负责人刘军说。
记者来到齐岭种羊场时,刘军正在给种羊喂食。大棚内现有种羊1500头,平均体重五六十斤。今年43岁的刘军,老家在金寨白塔畈乡,曾在蚌埠、合肥等地打工,卖过汽车、开过饭店,早已在合肥安家。几年前,他在长丰县养羊,但受场地等条件限制养殖规模不大。2014年,他决定回家乡创业,办起了规模化种羊场。目前,刘军还牵头办起合作社,一年共可消化秸秆上万吨,顺带解决了秸秆禁烧难题。自己发展的同时,带动乡亲致富。
刘军说,他之所以选择养种羊,一方面金寨山清水秀场地大,另一方面也想给老家的乡亲们带来一条致富门路。他养的种羊学名湖羊,原产地在内蒙古,南宋时期被北方士兵带到太湖流域,所以称为湖羊。湖羊天性温顺,耐高温,食量大,不忌口,生长快,抗病能力强,适合规模化饲养,羊肉膻味轻,适合各地消费者的口味。
刘军的种羊场目前年出栏率约5000头,产值500万元左右。刘冲村村委会负责人介绍,刘军流转了当地荒山和农田近千亩种植牧草,把这部分村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刘军还成立养羊合作社,负责提供种羊和技术,先后发展9个羊场,解决了不少村民的季节性就业、脱贫问题,给乡亲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该村上岭组五保老人王良珠,今年都70岁了,自从羊场投产后,就搬了进来,帮助值班和清扫卫生,每个月能领到工资2200元。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