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传军
初夏时节的茶乡,虽然不是春茶采摘的黄金期,但茶农们仍然闲不住。在金寨县麻埠镇全山村新林组的座座山头里,一个个茶农仍在加紧忙着采摘六安瓜片鲜叶,他们当天采摘的鲜叶,当日就能销售到云雾鲜茶叶合作社变成了现金。“我不愁鲜叶卖不上价格,合作社已与我家专门签订了收购合同,现在春夏两季采茶,少说也能给家里增收2万多元。”茶农杨克明兴奋地说。
云雾鲜茶叶合作社位于六安瓜片原产地核心区的金寨县麻埠镇全山村,为了带动周边茶农发家致富,近年来,该合作社在不断提升品牌和效益的同时,进一步扩大规模,吸引更多的茶农及贫困户加入到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王立运从一位普通的茶农如今成长为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目前他们合作社拥有茶园800多亩,先后联合了130多户茶农抱团致富,带领茶乡群众逐步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现代农业发展“新引擎”
2012年以来,我市始终坚持把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加强指导服务,强化政策支持,积极探索改革新举措,有效激发了农村各种生产要素潜能,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推进了现代农业建设步伐,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
在裕安区固镇镇军明白鹅养殖专业合作社里人来人往,很多鹅农将自家的种鹅蛋运送到该合作社进行孵化。据该合作社负责人江卫军介绍,如今通过大力实施产业扶贫,该合作社先后带动周边560户、3000多名困难群众走上了白鹅养殖的小康之路。与此同时,该合作社充分发挥已掌握的技术和信息,近5年来累计培训白鹅孵化师120多名、专业农机手56名。正是通过广大合作社竭力为民培训和示范带动,全市已有数万农户成为市场意识较强、生产技能较高、管理能力规范的现代农业经营者。
荣获“中国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称号”的金寨县金林生态养鸡专业合作社,自合作社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免费为社员提供技术指导和疫病防治。经过合作社积极指导,合作社社员的养殖技术有了很大提高,饲养成本显著降低,疫病做到了可防可控,产品销售渠道通畅,合作社的工作极大地降低了社员的养殖风险,提高了社员的养殖收入。
在裕安区青山乡西岗村中平家庭农场,记者看到山岗遍野的树林下到处都是散放的土鸡和成群的白鹅,农场里现代化的养殖禽舍、碧波荡漾的小型水库,一棵棵景观树在风中摇曳,恰似一幅美丽的田园生态美景。现年47岁的农场主易正中和妻子张庆平在山岗上忙得不亦乐乎。而相对于农业专业合作社来说,家庭农场显得产业规模较小,但如何实现特色发展,寻找盈利空间,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易正中的家庭农场里可以找到。中平家庭农场主要从事土鸡、皖西白鹅的生态养殖,劳动力成员主要以家里亲戚、朋友为主,通过一年多的成功实践和探索,既节约了投资运营成本又提高了经济效益,让易正中切身感受到兴办家庭农场是一个不错的增收致富之路。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农业结构调整,推动特色产业带或产业群形成的生力军。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积极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紧密地对接,不仅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水平,而且为入社农民在盈余分配、二次返利等方面直接增加了经济收入。
惠农政策激发主体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把出台落实优惠政策作为促进农民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有力支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田畴沃野涌现的背后,是我市为现代农业孕育“生力军”而实施了一系列的服务新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促进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市、县区政府根据合作社发展情况,逐年增加专项财政资金。各级农业部门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信息、技术、培训等多方面服务,涉农部门在项目安排上,优先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2015年起,市、县区财政将发展经费列入预算,市本级安排300万元,并根据发展情况逐年增加财政预算。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