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脱贫攻坚首战首胜。2016年,我市以脱贫攻坚的扎实行动迈出了全面小康的坚实步伐,全市实现了10.6万人脱贫、25个贫困村出列的目标任务,在全省成效考核结果中位列较好等次。
实现精准脱贫需要产业支撑,近年来,我市主攻特色种养业+脱贫、乡村旅游+脱贫、互联网+脱贫、光伏+脱贫、新型经营主体+脱贫等五大脱贫模式,大力发展特色优产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实现精准对接、精准供给、精准脱贫,一个个扶贫新模式正显示着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成效。
裕安区狮子岗乡利用荒岗荒坡种植红桃2.6万亩,获评安徽省一村一品示范村和全国旅游扶贫示范村,桃产业累计带动244户脱贫,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走出了一条红桃种植+旅游的脱贫致富路。通过发展特色种养业+脱贫的模式,全市目前有省级以上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乡、镇)37个,其中国家级示范村(乡、镇)4个。全市发展1项特色种养业的贫困村达201个,已从事1项以上特色种养业的贫困户35634户。
凭借了我市良好的生态资源,绿色发展的理念也带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之中,在景色旖旎的风景区里,各种集合了餐饮、娱乐、住宿的农家小院、乡村庄园,正在红红火火地开办;在超市里设置的绿色扶贫专柜,销售的是贫困户种植的蔬菜;农村淘宝店里,有来自大别山的味道;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到村到户。据统计,去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量达1780万人次,乡村旅游总收入达39亿元,带动脱贫2.1万人,农民人均增收1000多元。六安茶谷拓展至500多里,沿线有16个4A级以上景区,建成20多个驿站、150多个农家乐,营业收入上亿元,年接待游客超过1500万人次,带动沿线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1200元。目前建成村级电商服务站点3000个,去年全市电商交易额约72亿元,其中农产品交易额占三分之一。光伏扶贫上,全市累计已完成户用建站21914个、村级建站667个,贫困户实现年增收3000元左右,贫困村增收6万元左右。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贫困户等生产经营模式,去年全市新型经营主体带动1.3万贫困户、3.5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曾经的穷乡僻壤纷纷换上了新颜,贫困家庭里传出了阵阵欢声笑语。下一步,我市将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各项工作、以各项工作保障脱贫攻坚,确保按期脱贫、全面脱贫、真实脱贫、稳定脱贫、绿色脱贫,切实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到实处。今年我市将有12.755万人脱贫,228个建档立卡村出列,到2020年确保六安老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