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村帮户帮出精气神——舒城县柏林乡百企联村帮扶侧记
陈胜 王艳
舒城县柏林乡开展百企联村活动,让企业参与脱贫攻坚,效果已明显体现,如今,柏林乡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产业发展活力彰显,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笔者了解到,该乡目前已经有12家企业与10个村、50个贫困户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并制订了详细的帮扶规划。
精准施策 让企业优势充分发挥
秦桥村的张有林是在册贫困户,他过去在外打工,后来受伤,属于因残致贫。如何帮其脱贫,坐落在柏林的恒创建材有限公司了解其情况后,为其安排了适合的岗位,月收入2000多元,一年就甩掉了贫困的帽子。
柏林乡要求,所有参与精准扶贫的社会力量都要深入实地对贫困群众的基本情况进行认真调研,全面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成员结构、劳动力状况。根据其家庭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帮扶计划、措施,做到有的放矢、精准发力、确保实效。
据了解,该乡的百企联村扶贫工作灵活运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捐赠扶贫、智力扶贫等多种方式,形成组合拳,把民营企业资本、技术、市场、人才等优势与贫困村生态、土地、劳动力、特色资源等有机结合起来,帮助贫困地区、贫困户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柏林乡安徽恒创环保建材有限公司与秦桥村结成帮扶“对子”,该企业通过帮助该村建立产业基地,帮助贫困户就业等方式推进该村的扶贫进度。该村党支部书记郝先武说,产业扶贫要有可持续的经营模式,才能实现贫困农村自身造血式发展,而这恰恰是民营企业的优势所在。
“作为村里的书记,我热切期盼民营企业结合自身发展战略,精心设计或筛选与企业主营业务相配套的扶贫项目,帮助群众发展生产,更新观念,提高技能,摆脱贫困。”郝先武说。
产业进村 让土地产出“金子”来
“我们的初衷就是希望通过工业反哺农业,让产业进村,推动全乡经济发展,助力精准扶贫工作。”说到百企联村,让产业进村活动,柏林乡党委委员惠宗林如是道来。他说,在具体做法上,乡政府引导企业联系农村、联系贫困户,通过项目投资、扶持产业等方式,让农村传统的种植模式得到转变,把土地的价值发挥出来。
相岳园林负责人史世文是最早参与“百企联村”活动的企业家之一。以前他在庐江经营一家工业企业,后来,他来到柏林乡经营园林产业,2016年,乡政府鼓励企业参与百企联村活动,于是,他扩大规模,流转了1000多亩土地,种植苗木、花卉,经营打造农家乐。史世文说:“我这流转的土地,绝大多数是荒山、荒坡以及旱地,都是农民想用不能用的。之所以流转这样的土地,就是尽量让每一分土地都得到合理利用,同时,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他说,为了提高农民的利益,一是适当提高流转土地的承包费用,二是所用的工人全部从当地农民中选用,并尽量提高他们的工资。
现在的相岳园林已发展成为一个产业,见到有了效益,村民们也纷纷开展了苗木、花卉的种植。一时间,过去无人看好的荒地都成了宝地,不仅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极大地提升,村里也迈上现代农业的发展之路。
勇于担当 实现双赢新合力
谢河村发展较为落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村部是几十年前的简陋校舍,冬冷夏潮。村里没有活动广场,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单调匮乏。安徽建工集团是该村的对接企业,得知村里的情况后,企业第一时间提供8万元资金帮助村维修了村部,新建了广场。同时,企业负责人也被推举为村“名誉主任”,参与谋划村子的未来发展。
在结对帮扶中,各企业积极发挥作用,一方面从经济和物资角度积极为各村贡献力量。每到年节,各企业都会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困难户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另一方面,企业还通过送知识、送技术等方式提高群众致富能力。一些企业负责人亲自为村党员和村民代表上公开课,讲述创业历程,传递先进思想和经验。还有一些企业针对帮扶村群众发展种植、养殖的情况,聘请农业专家为农户讲解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
惠宗林介绍,“百企联村”活动开展以来,很多村子已经渐渐走出贫困局面,村民的收入也明显提高,特别是大家的精气神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大家争着要致富,想着法子去致富。他说,柏林乡将继续巩固现有成果,让更多爱心企业加入到活动中来,通过企业联合帮扶、精准帮扶,加快落后村脱贫致富步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