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通讯员 陈胜
为有发展多壮志,当前的舒城,正铆足了劲,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的理念,着力建设开放发展的先行区、绿色发展的集聚区、创新发展的示范区、协调发展的探索区、共享发展的样板区,奋力向全省第一方阵冲刺,把舒城建成全省“五大发展”的排头兵。
坚持工业强县,杭埠新城拔地而起
“服务合肥,发展舒城,等位对接,全面融入”,这是悬挂在舒城杭埠的一幅巨幅标语,这是舒城发展的定位,更是舒城贯彻“五大发展”的生动体现。
舒城地处合肥近郊,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产业承接条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一度辉煌,但后来落后了。如何让舒城逆势崛起,近年来,舒城县按照“三年打基础、五年大发展、十年大变样”的战略构想,确立了“大目标、大提升、大项目、大转变”的发展思路;按照在万佛湖下游发展工业的“金三角”和万佛湖上游保持生态的“绿三角”发展布局,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建设。
我们了解到,该县确立的大目标就是脱贫致富,与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小康。为了实现大提升。2013年,舒城县谋划了总投资105亿元,其中政府性投资达到70亿元的16项重点工程,主要涉及工业、城市建设、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交通运输五个方面,这些项目都是管长远的基础性工程。为了谋划大项目。舒城发挥背靠大别山和融入经济圈两大优势,确立在工业、城镇化、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四个方面着力。
为了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该县提出要实现大转变。为此,着力打造廉洁舒城、效能舒城、平安舒城、活力舒城,把风气搞正,把作风搞实,按规矩办事,树舒城形象,从而解决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
围绕“大目标、大提升、大项目、大转变”的发展思路,该县提出了“四个围绕”,即:围绕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调结构”,围绕合肥消费市场“转方式”,围绕传统产业“促升级”,围绕融入都市圈基础设施“抓建设”。
正是在全新发展思路的指引下,投资260亿元,产业投资1000亿元的杭埠产业新城拔起而起。目前,入园总投资71亿元的胜利精密,总投资50亿元的年产32万辆沃特玛新能源汽车产业园,10亿元英力电子,12亿元的中鑫模具产业园,45亿元凯世通离子注入机,签约190亿元信利平板显示等一批大项目纷纷入驻,形成了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战新产业集群的雏形。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