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桑宏
“这地面上看不出什么,其实地里埋的都是灵芝,连片种植。是我们村里农民致富的‘金疙瘩’。”4月28日,在金寨县桃岭乡桃岭村的灵芝种植基地,金寨县金山寨食(药)用菌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杜方平指着田地跟记者说道。
杜方平,出生在金寨县桃岭乡一个普通的农民家里,和大多数山区农村孩子一样,没有值得骄傲的家庭背景。辍学回乡的他,面对困难没有逃避和退缩。在当时年少打工没人要,发展生产没本钱的情况下,凭着一股不甘受穷、永不服输的闯劲,选择了短平快的食用菌项目。敢想敢干,敢为人先,闯出了一条致富之路,成了金寨县远近闻名的科技致富能人。
1999年国家科技部在金寨实施科技扶贫攻坚项目,当时的该县科委聘他为技术员,他认为这是他展现自己能力、回报社会的好机会,决心尽最大可能做好这项工作。项目在长岭、汤家汇、天堂寨、燕子河四乡镇实施,涉及200个贫困户,他坚持服务对象家家到,基地一块不少。汤家汇镇占山村陶元平等10个贫困户的天麻基地在海拔近1000米的金刚台上,为了抢时间他总是凌晨3点多开始爬山,早晨7点多才气喘吁吁地赶到基地,和农户一起吃萝卜,滚草铺,手把手地做示范。因为贫困户的基地之间相距很远,夜里骑摩托车从一个村庄赶到另一个村庄做示范是经常的事。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