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为落脚点推进党的建设——记六安开发区社会发展局党支部
许爱敏 本报记者 沈贤中
六安开发区社会发展局党支部在日常的工作中紧扣“两学一做”和开发区“十三五”发展规划以及东部新城发展战略,深入开展“亮身份、作承诺、当先锋、树形象”活动,进一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该支部把党员干部共育、科学发展共赢、困难群众共帮、党建资源共享作为共建切入点,成为凝聚人心、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更好地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家住开发区红叶小区的鲍奶奶,今年86岁,患糖尿病20余年,血糖长期控制不稳定,右脚患上了糖尿病足,右侧膝盖以下于2015年9月被截肢,再也不能站立。子女们由于工作繁忙不能长期在身边照料,家中只有老伴。出院后,鲍奶奶一直躺在床上情绪低落,也不愿进食。开发区社会发展局得知情况后,由社会发展局党支部牵头,带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与鲍奶奶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对其开展长期帮扶。每月上门为鲍奶奶开展健康体检,指导饮食,心理辅导,日常生活保健等健康指导。随着每月的上门服务,鲍奶奶逐渐走出阴影,深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六安开发区社会发展局是一个综合的职能部门,工作的主要性质是直接服务群众,落实民生。该党支部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党建工作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党建工作与制订部门工作目标相融合,与工作推行力度相融合,与工作完成质量相融合,促进部门工作明方向、上水平。创新开展了“健康中国·科普助力”义诊、家庭健康促进月、低保整顿规范年、助残救残、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农村家庭发展能力建设、家庭医生签约、重点人群免费体检、文体活动下乡等一系列惠民工程,把党和政府的关爱和温暖及时送到群众中去。工作中实现“三个转变”,即从行政管理向优质服务转变,从坐等群众上门办事向走出机关深入一线转变,从被动按规照矩给群众办事向主动为群众解决办事中遇到的困难转变。家住开发区皋陶社区的张修甫老人于2014年患突发性脑梗死,伴随高血压等病症造成瘫痪,常年卧床,生活无法自理。老人儿子张卫军靠工地做工赚钱,家庭生活负担较重。得知这一情况后,开发区社发局联合社区工作人员,对张修甫老人进行入户走访调查,对其伤残情况进行残疾鉴定,上门办理残疾证,并根据其家庭情况,为老人申领了2016年重度残疾人生活护理补贴,缓解其家庭经济负担。开发区社会发展局党支部始终把特色服务作为党建工作的鲜明主题,使党建与工作创新互促共建、融合推进,提升工作效能,推动社会事业工作健康发展。用党建促工作,在工作中检验党建成效,使党建与本职工作都实现了服务质效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