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文 本报记者 宋金婷

风景秀丽的淮河岸边,很多精明能干、开拓进取的新时期农村妇女在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敢想、敢干、敢拼,只要认准的事,不管多么困难,一定会排除万难,不达目的不罢休。霍邱县临淮岗乡黄家庙村养鸡户陆迪芳就是其中一位典型的代表。
七年前,陆迪芳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丈夫吕志刚在工地干建筑,儿子、儿媳外出务工,她带着孙女在家过着平淡而温暖的日子。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吕志刚在一次高空作业中,不慎摔伤,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但留下高位瘫痪的后遗症,昂贵的医疗费用,让这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负债累累。这时的陆迪芳整天以泪洗面,既要照顾瘫痪的丈夫,又要找亲戚四处借钱为丈夫治病,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
穷则思变,又赶上国家好政策,县妇联组织农村妇女养殖培训,村计生专干魏家贵推荐陆迪芳参加了培训。虽然她认真听老师讲课,但因为文化水平低,有很多养殖方面知识听不懂,陆迪芳就主动找老师咨询。经过几天的培训,陆迪芳信心满满,回到家里就与爱人商量盖鸡舍,买了200多只小鸡苗干起了养殖。养殖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没有经验,小鸡成活率很低,一年忙活下来连成本都没保住。
面对挫折,陆迪芳开始后悔,心生退缩,打算不干了。就在她要打退堂鼓的时候,魏家贵联系了乡畜牧站,特地邀请了养殖专家上门指导养殖技术,他们还送来学习资料,鼓励陆迪芳重拾信心。通过学习掌握养殖技术,陆迪芳又重新买了鸡苗。新买的鸡苗长势喜人,但出栏销售又遇到麻烦。魏家贵知道后,立即联系周边几家饭店、超市,因为陆迪芳家的小鸡是散养模式,肉质佳,口感好,质量有保障,销售问题很快就解决了。
如今的陆迪芳和魏家贵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姐妹,现在她逢人就说:“是扶贫政策让我结了一门好亲戚,是党的关怀让我们这些贫困户学到了技术,看到了脱贫的希望。”黄家庙村的女子在脱贫攻坚道路上撑起了半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