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难题施“良方” 尽心竭力搭“桥梁”——六安开发区全力服务企业用工侧记

  王康奇 俞玲玲 本报记者 储勇

  “去年企业员工正常流失大概三四百人,今年春节后我们又招了三四百人,目前企业基本不缺工。”近日,记者在六安开发区艾莱依(安徽)服饰有限公司采访时,企业人力资源部部长党凤用轻松的语气告诉记者。

  在六安开发区,艾莱依服饰算得上是不折不扣的用工大户,企业常年用工维持在1200人左右。近年来“用工难”呼声不断,但这一话题今年对艾莱依服饰来说并不沉重。其实,感觉今年用工压力有所缓解的不止艾莱依服饰。记者在该区辰宇机械、华润怡宝水、永成机电等企业采访时,企业相关负责人均表示没有出现大规模缺工现象。

  “一季度,六安开发区企业用工情况较往年相比有所好转,企业并未出现往年的大规模、大批量招工难现象,同时,企业员工节后返岗率较高,平均达到94%,有的甚至达到100%。”在4月初发布的《六安市2017年第一季度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分析报告》也同样显示:园区企业用工形势趋于稳定,企业缺工问题得到较大程度缓解。

  那么,六安开发区是怎样破解企业用工难题的?企业又是如何走出“用工难”困境的?

  搭建供需平台,解决园区企业“招工难”

  作为全市工业经济的主战场、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六安开发区内分布了800多家企业。园区目前正在打造高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饮料、都市时尚、新材料、生命健康、现代服务业等六大主导产业。在产业聚集的同时,也迎来了一个新问题:企业招工日趋紧张。一边是本地大量劳动力因无法获取用工信息大量外出,另一边是园区企业为招工烦恼。如何在二者之间搭建起沟通桥梁?

  近年来,该区组织人社局等部门一方面加强调查摸底,通过实地走访,收集整理园区企业招聘用工信息,并主动对接村居委,在开发区各社区、村宣传园区企业,发放企业招工宣传册,并与扶贫工作相结合,推动就业扶贫;另一方面,多平台发布园区企业招聘信息,通过六安市人才网、社区、公交等人力资源招聘信息宣传栏进行广泛宣传,并积极组织园区企业参加“春风行动”、校园招聘会、送岗下乡等招聘活动,为求职者和企业牵线搭桥。

  “我们企业年后缺工40名,通过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春风行动’以及网络平台招聘,全部招满了。”华润怡宝饮料(六安)有限公司人事行政部主管洪亮说。同样,索伊电器人力资源处副处长周敏在接受采访时说:目前企业用工情况基本稳定。“通过网站宣传、送岗下乡、员工‘老带新’等方式,我们企业从去年10月起,已陆续招进300多人。”

  在采访中,该区组织人社局副局长路向阳说,区里目前正在酝酿出台企业招工奖励办法,同时,为了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招聘用工服务,园区正筹建专门服务园区企业的人力资源市场,场地已经初步选定。“市场建起来后,不仅招聘企业可免费进场,我们还打算给予招聘企业补贴,以吸引企业入场招聘,集聚起市场人气。”

  优化用工环境,提升务工人员“归属感”

  招人只是第一步,如何留住人才,更是重中之重。如何才能把人留住?“优厚的福利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人性化的管理,是留住工人的关键一环,作为组织人社部门,应督促企业依法规范用工,引导企业以待遇、事业留人,增强工人对企业的归属感。”路向阳说。

  据介绍,近年来,该区在打造良好的务工环境上下足了工夫。区组织人社局加大日常巡查力度,督促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为员工缴纳社保,并联合区工会组织,推动企业形成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改善企业员工福利待遇以及劳动环境;区社会发展局在帮助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方面开辟了“绿色通道”。此外,为解决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难”,区里还拿出资金建设了公租房,一些企业也兴建了配置齐全的员工宿舍……

  良好的务工环境不仅吸引了务工人员,更主要的是能留住务工人员的“心”。辰宇机械的焊工周传宝原以为外面的工资福利更高,去年11月从企业辞职,然而3个月后,他又回到了原来的岗位。周传宝说,不仅仅是上班离家近的原因。“我在外地一个月也只能挣5000元左右,还没我们企业平均工资高,而且外地的工作强度还大一些,今后再也不想东奔西走了。”

  推动校企合作,为企业转型升级“造血”

  当下,六安开发区正瞄准市第四次党代会对该区提出的“三区一极”的新定位、新目标、新要求,认真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提升发展标杆,朝着打造全市绿色振兴核心增长极的目标迈进。在此过程中,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而由此也带来了对技能人才的渴求。而本地市场技能人才相对紧缺的现状,给企业招聘增加了难度。这该如何破题呢?

  “从2014年起,我们就针对紧缺适应岗位性技能型人才的现状,积极为园区企业和院校牵线搭桥,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路向阳介绍说,目前,高层次的人才供需座谈会已在该区举办过两届,邀请了高校领导、市就业办负责人与园区企业家座谈如何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培育和引进技能人才,解决企业技能人才紧缺问题。

  索伊电器2015年与六安技师学院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我们合作设立了‘工学一体’大专班,80多名一线员工通过回校深造和院校派老师来企业指导等方式,正在成长为技术骨干,较好地满足了企业发展需求。”周敏说,正是看到成效,公司格外重视校企合作。“在我们公司,员工参加培训,不仅不扣工资,而且一律按正常出勤计算工资。”

  据路向阳介绍,目前该区已有索伊电器、江淮永达、星瑞齿轮、博微长安等10多家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培育并引进了大量技能人才为企业效力。路向阳还告诉记者,接下来该区还将出台相关激励政策,打算每年拿出100多万元,对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为员工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多岗位技能培训给予补贴。同时,将组织企业员工参加职工技能竞赛,号召企业参加申报大师工作室、省级技术能手、创业之星等活动,进一步拓展企业职工的成长空间。“员工有空间,企业才有发展。”路向阳如是说。

 选择年月
<2017年5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4252627282930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1234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中年职场危机”,你遭遇了吗⊙如何度过中年职场危机⊙直面难题施“良方” 尽心竭力搭“桥梁”——六安开发区全力服务企业用工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