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都市圈七市签订八个合作专题框架协议涉及交通、工业、农业、科技、商贸、旅游、环境保护、人才等
本报记者 康家佳
4月23日,在合肥都市圈城市党政领导第八次会商会议期间,合肥、淮南、六安、滁州、芜湖、马鞍山、桐城等七个城市相关部门分别讨论并签署了交通、工业、农业、科技、商贸、旅游、环境保护、人才等八个方面的合作专题框架协议,为圈内居民带来众多利好消息。
交通 研究开通合六区间公交线路
框架协议中,涉及我市道路的高速公路有合六高速扩容工程、沿淮高速和合肥至霍邱至阜阳高速公路、合六南高速公路,国道项目有G206、G346、G237,省道项目有S330、S324、S325、S236、S240。
同时,保障江淮运河建设,为此将推进杭埠河、丰乐河航道升级改造,加快窑河至高塘湖复航工程前期工作进度。另外,各市要加强治超合作,不定期开展跨地域联合治超专项行动。
值得一提的是,框架协议明确提出,今年合肥都市圈将研究开通合肥西客站至淮南新桥国际产业园、合肥至六安区间公交线路,并推动圈内城市公交“一卡通”互联互通。
工业 加快推进合六工业走廊
框架协议提出,2017年,从合肥都市圈各城市产业发展优势的实际出发,先选择高端装备产业、家用电器产业、汽车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等四大产业,推进集群发展。今后将逐步构建合肥都市圈核心发展带,加快推进合六工业走廊、合淮工业走廊、合滁工业走廊等核心发展带建设,打造长三角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平台;发挥工业走廊的互联互通作用,促进企业间交流合作,园区合作共建,建立都市圈城市间产业链互补发展纽带。合肥都市圈还将争取逐步建立产业合作联盟,对大型跨区域盈利性生产性项目,引导采取联合共建、股份制运作、利益分享等方式建设,探索研究产业基金等,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农业 逐步扩大蔬菜共建区域和共建项目
今年,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为保障城市供应,将逐步扩大蔬菜共建区域和共建项目,对已签订共建项目的市,要根据相关规定和各市承担的合作共建供肥蔬菜基地任务,进行项目申报、批复立项、实施建设、组织验收、兑现奖补等。合肥都市圈各市要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注重农产品品牌创建,着力打造一批在区域内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联合开展农产品交易博览会。在联合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合作方面,将整合区域内的优质资源,联合打造精品休闲农业点和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做到互利互惠、资源共享。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