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以前茶叶品质不好,制茶技术也不好,茶叶卖不上价,现在不一样了,环境好了,不仅茶叶卖得好,还有很多人到我们这来旅游。”正在茶园里采茶的沈大姐,一脸喜悦。两年多来,我市以推广茶树无性系良种为重点,适度发展新茶园,加大低产茶园改造力度。2016年,园区茶园总面积达到1.9万公顷,其中良种茶园比重达63%,标准化茶园达到75%,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产品质量全面提升。通过两年多的创建,茶叶标准化基地不断扩大,茶园管理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安全监管源头控制不断加强。
随着茶园的标准化建设,园区产业加速集聚。示范区内各类茶企、茶商由2014年底600家增加至2016年底的1000多家;茶产业年产值由2014年底15.2亿元增加至2016年底的18.5亿元;茶产业综合产值由2014年底47.02亿元增加至2016年底的61.4亿元。两年来,六安瓜片品牌效应凸显,徽六、露雨春等三十余家知名品牌齐头并进,龙头品牌“徽六”线上线下销售额突破2亿元,先后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单位,在2016年中国茶业企业品牌价值测算中品牌价值4.09亿,进入全国茶业企业前10强。随着创建成效的显现,茶产业已经成为全市脱贫攻坚重要引擎。逐步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茶农+市场”等茶产业精准扶贫机制,有效带动了茶农和贫困户就业增收。两年来,示范区内农民年人均增收1000多元,2.2万贫困群众实现脱贫。
与此同时,我市还加快了一二三产有机融合,使得产业链不断丰富,加快六安茶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以“一山一水”即齐头山和响洪甸水库为主的六安瓜片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将茶采摘、茶体验、茶餐饮、茶文化、茶休闲与景区旅游融为一体,建设国内知名的六安茶谷及六安瓜片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进一步丰富了产业链条,提升了群众收入,很多茶农开办起了茶谷小院、农家乐,据统计,旅游在茶农人均收入贡献率达到5%。
春茶吐新蕊,村民采制忙。穿行于茶园山路间,听着茶农们爽朗的笑声,让人能够感受到他们盼望致富的不懈追求和热情。目前,我市正为进一步谋划和打造六安茶谷一批新的基础设施、景点开发、生态利用、产业扶持等项目,用于支持重点贫困村发展,引导贫困人口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产业,脱贫致富奔小康,到2020年,实现六安茶谷区域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