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选优配强村民小组长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霍山县单龙寺镇加强村民组长队伍建设情况调研
陆组轩
随着各级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和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村整体发展水平有了大幅提升。然而,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等问题依然存在。面对日益繁重的农村发展任务,如何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延伸基层工作触角,推进政策和工作落实,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近日,市委组织部成立调研组,赴霍山县单龙寺镇调研了该镇加强村民组长队伍建设、发挥村民组长作用的有关情况。
基本情况
单龙寺镇位于霍山县东南部,佛子岭水库上游,总面积137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人口1.6万人,172个村民组,现有村民组长172人。近年来,单龙寺镇在加强和改进村民组长队伍建设方面,作了一些积极探索。
赋予村民组长“三员”职责。紧扣党在农村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贯彻落实,明确村民组长职责。一是当好“宣传员”。村民组长面对面、随时随地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让村民听得懂、听得进。如白沙岭村郭家山村民组组长段宗厚,今年65岁,在每年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养老保险收缴工作中发挥党员作用,带头入户宣传,所在村民组的新农合、新农保收缴工作每年在全村都率先完成。二是当好“信息员”。村民组长第一时间掌握最真实的社情民意,做好情况反馈。如迎水庵村彭家院村民组组长沈申才,今年53岁,十几年如一日,积极收集本村民组计划生育、信访维稳等相关信息,坚持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第一时间向村“两委”报告,多年来该村无一例上访案件发生。三是当好“组织员”。村民组长牵头做好征地拆迁、土地流转、公益建设等工作。如迎水庵村建新村民组组长彭晓辉在村组道路建设中,深入农户宣传,带头组织群众自发建设路基,营造了好的施工条件,保证了道路建设。
发挥村民组长“三带”作用。充分发挥村民组长熟悉村组情况、熟悉群众优势,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一是坚持工作“带头”。村民组长带头支持镇村工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如东风桥村李家榜村民组组长刘光福,在道路硬化和农网改造过程中,将涉及到的自家菜园和田地,带头无偿给施工队使用,工程提前半个多月完成。二是坚持任务“带动”。村民组长代收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一事一议”等群众筹资款项,2016年度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收缴工作基本是由村民组长和党员包片完成的,部分村民组长还给外出务工村民垫付资金,全镇7个村只用了不到10天时间,全部筹资到位。三是坚持发展“带路”。村民组长在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等事关长远的重要工作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确保了各项政策落地。如双龙村下新屋村民组组长汪正宝,在土地确权工作中,多次陪同工作人员到田间、地头、林场指界确认,帮助现场测量。
明确村民组长“三帮”任务。充分考虑农村工作实际情况,切实发挥村民组长特长,促进农村各项工作。一是帮扶困难群众。村民组长协调亲朋邻里照料特困群众,帮助解决困难。东风桥村金老屋组77岁的五保老人朱景友,在生命最后两个多月里,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村民组长金正发第一个扛起照顾老人的重担,在他的带领下,金老屋组30多户村民轮番照料,直至老人安详离世,这一邻里相亲的感人事迹被人民网等多个新闻媒体报道。二是帮助发展生产。对于能人大户、有一技之长的村民组长,积极向本村群众传授致富技能,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乌牛村河东冲村民组组长张兴木自家种植杉树,在取得效益后,带动本组及周围近20户村民共同发展,不仅教他们技术,还帮他们联系销路,对一些特困家庭还免费送树苗。三是帮助调解纠纷。村民组长及时做好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调解,促进邻里和谐、乡风文明,确保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如扫帚河村查儿岭组组长刘从荣,因该组位于屋脊山脚下,近年来随着旅游开发,屋脊山的知名度不断扩大,邻里之间山林纠纷越来越多,作为村民组长的他主动挨家挨户做工作,逐一化解矛盾。
主要做法
该镇把加强村民组长队伍建设作为镇党委书记抓基层组织建设创新领办项目,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打造高素质的村民组长队伍。
严格标准,选优配强到位。每村由乡镇驻村点长牵头负责,村“两委”配合,严格按照“政治可靠、遵纪守法、长期在家、熟悉村情、配合工作、办事公道、身体健康”的标准,在全镇范围内进行摸排,侧重从农村致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离任村干部等人群中选拔村民组长,尤其鼓励党员、村民代表担任村民组长;同时,对群众反应强烈、不能正常履职的村民组长及时进行调整。目前,全镇172名村民组长全部配备到位,其中党员占25%、村民代表占47%。
强化责任,规范履职到位。根据全镇实际情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村干部履职行为不规范问题整改等工作,制订了村民组长规范履职实施方案和负面清单,明确了村民组长在村“两委”领导下,履行宣传员、信息员、组织员职责,发挥帮助困难群众、帮助发展生产、帮助调解纠纷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工作开展。
提升能力,教育培训到位。镇党委充分利用现有培训资源,把村民组长培训列入年度教育培训工作规划,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镇党委每年对村民组长进行不少于2次的集中培训,各村每年开展培训不少于4次,年终表彰大会直接开到村民组长,以会代训。2016年,围绕精准扶贫、土地确权、计划生育等专题,开展了镇、村、村民组三级干部同步培训,邀请了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前来授课。
落实待遇,激发活力到位。一方面,着力提高村民组长政治待遇,通过会议参与、建言献策等形式,引导和鼓励村民组长参与到镇、村公共事业中来。同时,注重将一批优秀村民组长列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进一步拓展村民组长干事创业空间,如2014年换届中,将2名优秀村民组长充实到村干部队伍中。另一方面,着力提高村民组长工资待遇,与各村实行绩效挂钩、奖惩并举,每年在三级干部大会上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对优秀村民组长进行表彰,充分激励村民组长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经验启示
村民小组是村委会实行村民自治的最基层单位,村民组长是落实各项任务最直接的发动者、组织者、牵头者。建强村民组长队伍,发挥村民组长作用,对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深化思想认识,重视村民组长选拔配备。虽然村民组长是群众推选出来的,但党组织应在村民组长选配中发挥好主导作用,特别是要注意将那些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工作能力强的同志选配为村民组长,着力提升村民组长队伍的战斗力。
要加强教育培养,提高村民组长整体素质。合理安排培训内容,着重加强思想文化、职业技能、致富能力、法律法规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注意创新手段,采取以会代训、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方式,充分利用乡镇、村远程教育平台、农村党员活动室、实用技术培训基地等进行培训;农闲时节,可适当安排有能力的村民组长到村“两委”挂职,不断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健全激励机制,激发村民组长工作动力。落实好经济待遇,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合理确定村民组长报酬,并建立正常增长机制,努力创造条件为村民组长提供医疗、养老等基本保障,解决后顾之忧。体现政治待遇,乡镇、村要切实关心关爱村民组长,对表现优秀的村民组长进行跟踪培养,符合入党条件的及时吸纳到党组织中来,符合村干部任职条件的可通过规定程序选拔到村级组织中担任职务。注重精神激励,对工作认真负责、作用发挥明显的村民组长,积极表扬鼓励并总结宣传,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要加强管理考核,规范村民组长履职行为。明确职责权限,参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制订《村民组长职责清单》,确定村民组长工作内容和职责范围,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完善考核办法,实行镇级层面以年度工作实绩为主、村级层面以日常管理为主的两级考核机制,把考评结果与补贴发放、奖惩、任用等挂钩,实行正向激励。同时,加强动态管理,完善退出机制,建立群众满意度测评机制,对满意度较低的村民组长谈话诫勉,对不能胜任工作的责令辞职或依规罢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