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4日5/8  
 
父亲的记忆

  蔡强

周刊五版111.jpg

  父亲离开我们已有十年的时间。期间,几次想提笔为他写点什么,可每次都因才疏笔拙,未能成文。前几日,单位组织开展“传承好家训、建设好家风”活动,再次触动了我封存多年的记忆,也勾起了我对父亲的无限怀念。

  父亲大人生于1933年,生活的艰辛,使得他过早地头白发稀,又因患病,清瘦的身躯更显单薄,这就是留在我记忆中的父亲形象;但他的严厉、俭朴、坦荡、执着和坚强,更铭刻在我的脑海深处,时时萦绕,总也流连不去。

  父亲是严厉的。像许许多多传统的家庭一样,我也是生活在一个严父慈母的大家庭,父母结婚较早,在那个没有计划生育的年代,母亲接连生下我们兄弟6人。爷爷英年早逝,父亲又是独子,对子女的教育责任,自然就落在了父亲瘦弱的肩上。可能是受“严父出孝子”的传统影响,抑或是子女较多的现状所迫,父亲对子女的严厉在当地是小有名气的。尤其是对我们学习抓得很严,每次考试的成绩单他再忙也会亲自过问检查;只要是上了初中,尽管离家很近,也会被他“狠心地”赶到学校去体验学生集体生活;而最让我们惧怕和难忘的莫过于每月一次的“训示”,还美其名曰“家庭例会”。记得每次开会时,为防止母亲袒护,父亲总是让她回避,兄弟几人要笔直地站成一排,逐一向他汇报学习情况,犯了何种错误,又将如何改正。父亲晃动着那根特制的像教鞭一样的小木棍,在我们的面前踱来踱去,冷不防,小木棍会毫不留情地落在哪位兄弟的身上……那时,父亲给我们留下的最深的印象就是严厉,以致孩子们见到他如同老鼠见到猫。少年无知的我们对他除了敬畏和惧怕,更多的是不解、委屈以及不敢言表的内心抗拒。直到后来我们都成家了,有了自己的孩子,才真切地体会到父亲的严厉之中蕴含着多么厚重的关爱。

  父亲也会笑。当孩子们手捧“优秀少先队员”、“三好学生”奖状向他汇报时,他笑了;当由孩子们组成的家庭篮球队打败区中学篮球校队时,他笑了;当招生办送来三个孩子的大学入学通知书时,他笑了;当他的长子担任解放军某部负责人、被中央军委主席任命为少将并先后派往中国驻多个国家的大使馆担任国防武官时,他笑了;当看到孩子们先后结婚生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并在工作中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他笑了…….似乎只有在那些时候,孩子们才能看到父亲那久违的笑容,而且是那么的慈祥,那么的欣慰。

  父亲是俭朴的。从孩提时起,父亲就教导我们要艰苦朴素,自强自立。在上小学前我们就从他的口中学会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也朦胧地懂得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除了我因为最小能够享受特殊待遇外,几位兄长都是很小就学会了打柴、种菜、做饭、洗衣。

  父亲是坦荡的。他一生艰难坎坷,但为人却刚正不阿。他时常教导我们,要诚恳待人,与人为善,光明磊落,公道正派。他并不要求子女当多大官或挣多少钱,但必须做到诚实、本份、走正道、有上进心。“诚信为本”是父亲一生恪守的处世箴言,“认真踏实”是他时常挂在嘴边的唠叨。

  父亲是执着的。他16岁就担任当时县委的通讯员,23岁时担任人民公社的党委书记,后又担任过区委委员、县直部门负责人,堪称“革命”的一生。因此,他对共产党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特殊情感,而这种情感甚至在他当年被错误打成“右”派时也未有丝毫的改变。我们兄弟几人刚参加工作,他就教导我们要积极向组织靠拢,勤奋努力工作。在他的要求和影响下,兄弟六人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分别供职在国防外交、检察法院、农业林业、税务司法等不同的战线。以致于组织部门在每次例行考察社会关系后,都会得出“革命家庭、根正苗红”的结论。记得那是2004年的一个冬天,父亲病情加重住院,大儿子因当时在国外大使馆工作无法回乡探望,解放军总参谋部的首长得知消息后专门打来电话,向父亲表达慰问和歉意。没想到长期病重卧床连手机都无法拿稳的父亲竟然讲出一段让我至今难以忘怀的话:“谢谢部队首长,自古忠孝难以两全,我儿投身国防事业,既是尽忠,也是尽‘国’这个大家之孝。”语调虽然低沉,却似句句千钧,霎那间,父亲瘦弱的身躯在我模糊的双眼前是那么的高大和伟岸。

  父亲走了,带着未能更多享受晚年之福的遗憾;带着对众多亲人的无限眷恋;留给晚辈的是无尽的不舍和深深的愧疚。

  斯人虽去,但精神永存。父亲以他伟大的人格力量影响着我们,他特有的家训和良好的家风将会被儿孙们世代传承,这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我们子子孙孙将会终生受益,享用不尽。

 选择年月
<2017年4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728293031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1234567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母亲的“礼物”⊙父亲的记忆⊙真诚做人 踏实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