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张光茫

  如今是个触屏的电子时代,可传统的纸质书的阅读似乎还必不可少。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谈论读书,很合风景。读书是为了什么?为了金钱、荣誉、地位?好像都不是。实际上,读书最大的吸引力,就在于通过书来发现世界,发现生活,发现人生。

  那我们为什么不读书呢?因为浮躁。为什么浮躁?因为焦虑。为什么焦虑?因为危机感。危机感来自就业、住房、贫富差距、婚姻等等。最后还要加上一条“信任危机”。好像身边随时会爆发危机,让人感到不安。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被摈弃,“夜不闭户”成了“入室抢劫”;“路不拾遗”成了“诈骗豪夺”。在家提心吊胆,出门提心吊胆,如何能不焦虑啊。

  现在反问一下,我们不读书了,是不是以上的原因呢?我说,不是。主要的原因是丢失了读书习惯、麻木了探索本能、放弃了读书快乐。当你花费几十元买电影票时,想到浮躁、焦虑、危机感了吗?当你买数千元的机票去旅游时,想到浮躁、焦虑、危机感了吗?为什么捧起一本薄薄的书时,这些理由就全来了?因为读书实在不能为我们带来什么了。但作为一个资深的读书人来说,我却本能的认为读书还有几点好处。

  读书能让人安静,减少浮躁。心静则目明,内心的平静会带来思维的深刻。因此,读书不仅仅是在倾听作者的故事、作者的独白。最可贵的,是在向作者学习一种生活的艺术,即如何在生活中保持温润的心态,拨开烦恼的迷雾去发现美、感受美。当我们从浩瀚的文字中,认识到自身既渺小又伟大,那么读书的结果很可能不是功名利禄,而是更为豁达的心胸,更加平和的心态,以及一种自我批评和自我发展的动能。

  读书能开阔眼界,增强修养。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放下文明和强国等大道理不谈,单就个人来说,读书可以增加生命的宽度,丰富我们的阅历。通过读书,我们了解这个世界,探究历史的真相;通过读书,我们分享他人的感受,体味人间的苦乐;一本好书,可以让我们穿越历史去和古人对话;一本好书,也可以指引我们跨越时空预知未来。

  读书能寻找智慧,创新思路。有人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力量,也可以从书中获得抚慰;贫穷的人可以在书中看到希望,富有的人则从书中读到责任。如果养成了一个爱书、释书、疑书,多向思维、触类旁通的习惯,就会像读书一样读生活,读阅历,读社会,读世界,读春夏秋冬,读荣辱盛衰,读悲欢离合。

  当然,让“读书日”变成一种习惯,需要自我改变,也需要全社会共同营造氛围。我们需要更多的图书馆、更多的阅读空间、更便捷的取阅手段,只有当我们真正体会了阅读的乐趣,而书籍又唾手可得时,我们才能做到:书香随身,书香随心。

 选择年月
<2017年4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728293031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1234567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微步动瑶瑛⊙方化:由鬼子进村想到的⊙“要跑700”巡回赛(六安站)开启⊙“大别山民歌红色歌舞剧”创作研讨会召开⊙幸福村迎接国家财政部文化专项资金绩效考⊙裕安区新增两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红楼梦》里的六安茶⊙春光里的姐弟俩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