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明

  近日无意中看见网友发的一段音频,是影片《平原游击队》中鬼子进村的音乐,原来这段音乐竟取材于俄罗斯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乐中的片段,听着听着,就想起了松井的扮演者方化来。
  称方化是“鬼子王”或者是“鬼子专业户”都不为过,因为在我国拍摄的抗日战争影视剧中扮演鬼子最到位的,恐怕非他莫属。有人曾说他:“比鬼子还鬼子”,一个角色能得到观众一致的认可,实属不易。
  在日本铁蹄下被奴役了10多年的方化,对日本鬼子那些残暴的罪行、狰狞的面孔,只要一闭上眼睛,就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所以,他把松井的外形定位在“铁青色的脸,像饿鹰一样的眼睛,眼睛里布满血丝,总想要有一种吃人的可怕神情”刻化得入木三分。在困兽犹斗的绝境中,他那声嘶力竭的吼叫、垂死挣扎的表情,让我们看到了日本鬼子法西斯的凶残,更加增加了对他们的仇恨。
  从《平原游击队》中的松井、《三进山城》中的小野、《甲午风云》中的伊东佑亨,方化饰演的日本鬼子性格特征各不相同,如松井经常叉腰和手握大洋刀的动作,以强化其气焰嚣张的神态;小野则处理成一个颇有心计、带有文气的武官,比如在剧中他有练习用毛笔字来书写“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然后用双手习惯性插在腰里的动作,同样表现出这一人物的侵略本性。伊东佑亨在兵舰上的几次出现,方化则有意安排他总是双眉紧锁,来表现这个人物的贪婪。正是他出神入画的表演,1974年重拍《平原游击队》时,惟独日本鬼子“松井”一角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不能开机,只好让靠边站的方化又再度出山。
  方化先后在北京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珠江电影制片厂担任演员,相继拍摄了《内蒙古人民的胜利》、《赵一曼》、《儿女亲事》、《新儿女英雄传》、《民主青年进行曲》、《智取华山》、《无穷的潜力》、《铁道卫士》、《绣江山》和《未完成的喜剧》、《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影片,他所塑的形象有正有邪,只不过他把鬼子演活了,人们只记得他反派的角色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