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9日5/8 
 
利剑出鞘 打击传销

五41800137.jpg

五41800138.jpg

五41800139.jpg

  如果,最近你在外地的朋友突然联系你,告诉你自己发了大财,有快速致富的门路,殷勤地邀请你一同加入,来考察市场投资项目,但你问具体是什么项目,合不合法,朋友却怎么也不说清,或者说一些纯资本运作,民间资本重组等“美名”,那么,请注意了,你可能遇到传说中的传销了。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各种打击传销的宣传标语,很多人认为传销离自己很远,其实不然,随着科技进步,网络普及,微商等新兴经济形式的出现,传销离我们越来越近。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一场斗智斗勇的较量。

  执法“亮剑”直捣黑窝

  金安区居民区密集,隐蔽性强,望城岗、七里站、三里桥等城中村较多,且长期处于管理欠缺的局面,而从外省市来到六安从事传销活动的,长期租住在城中村,这里生活成本相对低廉,给传销活动很好的生存空间。而且城中村治安、物业等管理力量跟不上,导致传销违法活动盘踞。有的传销组织这里刚被驱散,换间房子另起炉灶重新开张继续传销活动,造成传销活动屡打不绝的情况。

  市公安局金安分局经侦大队大队长罗四维告诉记者,这样的“土壤”最容易“滋生”传销窝点。加之现在传销的方式更加隐蔽,以前那种集体讲课、唱歌、大声“喊口号”的“高调”传销方式基本绝迹,取而代之的是传销组织以“家”为单位、“家长”与上线单线联系的隐蔽性方式,这些给打传工作增加了难度。

  “去年通过三个多月的缜密侦查,我们成功破获卢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抓获犯罪嫌疑人4人,教育遣返传销人员30余人。传销犯罪团伙涉及金安、裕安两区十多个小区聚集点,涉众60余人,案值数额200余万元,现一审已判决。”罗四维告诉记者,犯罪嫌疑人卢某于2013年9月被其女儿拉拢至合肥发展成为“连锁经营业”传销人员,后发展自己的妻子刘某达、妻妹刘某惠、侄子卢某发等亲友加入其所在的传销组织。2014年5月份犯罪嫌疑人卢某奎来到六安市继续从事“连锁经营业”,以投资做生意等虚假理由哄骗下线亲友过来,通过“七天流程”“五级三阶制度”等进行洗脑,使下线人员相信并加入该传销组织,并诱骗下线投资申购份额,直接或间接发展类某法、张某艳、刘某达、张某等60名下线。不断诱骗亲友投资,诱骗下线人员交钱申购,在收取下线人员申购款时,集中统一安排将申购款打入申购总管王某等人指定的账户内,涉案金额数百万元。

  传销出现新特点

  市公安局金安分局副局长唐卫东是有着多年打传经验的专案组成员。多年打传练就了唐卫东的一对“火眼金睛”。“看走路、神态、衣着就能判断这个人是否参与传销。”唐卫东和同事们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踩点”,为的是顺藤摸瓜,摸出窝点与窝点之间的“体系脉络”,然后再突然袭击,连根拔起。

  唐卫东分析了当下传销活动出现的新特点。传销活动隐蔽性更强。传销组织从人员招募、产品销售、酬金发放等各个环节实现了网络化。传销活动由传销有形商品转为利用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传销无形商品,利用直销、营销、连锁加盟、诚招代理商等形式从事传销活动;通过发布虚假的“勤工俭学”和“就业招聘”等信息,诱骗群众加入传销组织;利用虚假网络信息、充值电话等手段进行传销活动,存在活动区域广、社会影响面大的特点,打传工作的查处、取证、抓捕头目难度增大。

  传销人员渐现高素质、低龄化。唐卫东告诉记者,在以往的传销活动中,参与传销活动中的人员普遍年龄段偏大,且文化素质不高,偏远落后地区居多。在近年来打击传销活动过程中发现,年龄最小的为高中未毕业的17岁学生。另外还有多名大学本科毕业生,更有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参与其中,这一部分高校毕业生往往是求职心切,社会经验严重不足,轻易听信参与传销同学朋友的谎言误入歧途。

  同时,网络传销人员结构日趋复杂,呈网络化。传销活动的参与对象可以是身边的亲朋好友,现在也可以是通过QQ、陌陌、微信等社交手段而结识的不相识的人,造成传销案件中发现外省传销人员普遍化,地域跨度较大,一些传销案件中的下线人员就有内蒙、山东、湖南、湖北等多个跨度较大的地区。甚至有的参与传销组织的所有人均为外省市人员,无六安本地人参与其中,其中不乏相互间是网友、微友的关系。

  创建“无传销城市”

  记者从市打传办了解到,近年来,我市按照省打传办工作部署,坚持“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原则,突出“防打结合,以防为主”工作思路,狠抓责任落实,扎实开展“皖剑”行动,确保传销苗头“早发现、早预警、早介入、早处置”,全市预防和打击传销工作能力不断增强。去年,通过深入开展创建“无传销城市”活动,较好地完成了“严厉打击、打防结合”到“宣传带动、及时掌控”工作理念的转变。市打传领导小组对金安区、裕安区、叶集区、开发区四个区进行检查验收,并发文授牌“无传销区”的称号。截至目前,我市4个区、76个社区、618个村全部创建完结。

  市打传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全市共开展皖剑专项整治和冬季集中打击行动2次,累计清除传销窝点29个,解救传销受害人员123人,教育遣散传销人员300余人,治安处罚20余人次,办理传销案件3起,并成功侦办省厅督办的卢福奎组织领导传销案件,依法起诉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犯罪嫌疑人3人。同时,为突出抓好“打传”工作重点,我市以争创“无传销社区(村)、无传销县(区)、无传销城市”为主线,严格按照创建细则,细化审核标准。充分发挥乡镇(街)、社区等基层组织作用,加强出租房屋、流动人口等一线动态监管,实行全年“贯穿式”宣教,突出大中专学生、失业人群等重点人群,针对社区、学校等重点区域开展“五进”宣传,为全社会共同打击“传销”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警惕传销的“五种”惯用伎俩

  公安机关通过侦办传销案件,总结了几种传销违法犯罪的惯用伎俩,提醒广大群众引起警惕。

  伎俩之一:在传统的传销模式中,传销的利润来源不是靠零售产品而仍是靠“拉人头”、“骗取入门费”和“团队计酬”等特定表现形式。

  伎俩之二:暴力与精神双重控制。传销实际上是有组织的犯罪活动,这是因为传销组织采取暴力和精神双重控制,使参加者很难脱离传销组织。不少人被“洗脑”后,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对传销和变相传销理念深信不移。除此之外,传销组织还逼迫参加者发展下线,继续诱骗朋友、同学加入。由于传销人员发展对象多为亲属、朋友、同学、同乡、战友,其不择手段的欺诈方法,导致人们之间信任度严重下降,引发亲友反目,甚至家破人亡。

  伎俩之三:没有商品的“销售”。查获的传销活动通常都是无商品的销售,就是俗称的“拉人头”销售。这些传销以骗来多少人为依据进行计酬和提成,所谓的商品只是作为一个媒介,并没有到消费者的手里。

  伎俩之四:利用互联网进行传销和变相传销。在一些传销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利用网络在境外遥控,在短时间内发展多名群众参与其中。

  伎俩之五:以介绍工作为由骗取学生加入传销组织。传销组织以招工为由,利用年轻人积极向上渴望成功的心态,掩盖非法传销的事实。“好工作”的诱惑是学生被拉下水的第一帮凶,一些在校学生求职心切,而传销组织宣扬的“好工作”、“高收入”使他们丧失了抵制诱惑的能力,加之传销组织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等手段,导致一些在校学生迷失于传销漩涡中难以自拔。还有一些参加传销的学生对传销组织者宣称的“一夜暴富”理念产生兴趣,或被传销头目提出的“平等”“关爱”等虚拟的东西所迷惑。

  警方提请广大群众要认清传销的真实面目,不要被“一夜暴富”所诱惑,一旦发现有传销组织及时向公安机关、工商部门报案。

  精准识别 披着“微商”外衣的传销

  传销改头换面“混”入了我们的朋友圈,披着“微商”外衣的传销隐蔽性更强,让人难以分辨。究竟什么是微商,什么是传销?如何分清微商与传销呢?

  认清微商与传销的本质区别

  微商是电子商务的一种,是利用移动互联网上的某种平台进行销售行为,其目的就是售卖商品。比如,利用微信、微博、QQ等平台售卖商品。但是,如今一些不法分子假借做微商的名义而行传销之实,利用洗脑术弄假卖货图、假的转账图、假的聊天截图来欺骗用户;一些代理式的微商涉嫌传销,多数只是为了挣代理费,根本不管货品能不能卖出去。货不是卖给了消费者,而是卖给了代理。微商的实质是售卖商品,而传销的本质是发展下线。

  警惕“微商”传销五大典型特征

  1.杀熟“朋友圈”。假借“微商”名义的传销通常是借助微信朋友圈进行关系扩散,得到朋友的信任,从而让朋友上当受骗。

  2.依靠传销模式,发展代理。上层通过微信发展下线一级代理人员,然后一级代理人员再继续发展下一级代理人员,层层代理,各层代理之间会收取不等的加盟费,具备明显的传销特征。

  3.虚假交易。许多代理的交易是使用电脑软件自动生成的截图,无论是发货地址、发货时间、发货单号全都可以进行造假,其目的是给所谓买家一个虚假的交易,让人更加容易上当受骗。

  4.制造“欣欣向荣”的假象。他们通过虚拟假定位地址进行造假,经常在朋友圈发布一些世界各地旅游的炫富照片,使人相信其是如何赚钱。

  5.产品没有保障,甚至根本没有产品,纯粹是依靠发展代理加盟,骗取钱财。

  三招识别“微商”传销伎俩

  微商是一个新事物,着手做微商的创业者,一定要明确自己产品来源和去向,寻找合法有效的营销思路,以发展、壮大自己的生意。微商要特别注意,小心误入传销迷途。

  首先,分析产品的价值与定价是否相符合,如果明显的产品成本极低,靠吹捧出现价格差极大的现象,还特地留有等级差价空间的,就要警惕了。

  其次,判断微商的营销模式是否存在发展下线,在代理之间赚取中间费用的现象,如果是靠发展代理,且存在级别现象,越高级别代理赚取费用越多,低级别代理所赚的钱永远不会超过高级别代理,形成金字塔模式的营销现象,基本属于传销模式。

  最后,产品推广手段是否存在忽悠和诈骗现象,也就是所有聊天截屏,转账记录,买家秀是否真实。如果微商不小心陷入了传销模式的组织中,上级代理一定会教你如何发展下级代理,那些推广方式也就会随之传教给你,一旦发现,也就可判断其是否为传销。   (黄庠建 谢志刚)

 选择年月
<2017年4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728293031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1234567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利剑出鞘 打击传销⊙水利扶贫润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