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闯进大市场——霍邱县三流乡引导村民养殖龙虾脱贫致富见闻
李玉龙 王兴远
4月中旬,桃花初谢,嫩柳吐丝,一畦畦像镜面一样平整的田块,被一圈圈拦网围成的方田,满是清水的方田里,置放的一张张虾网格外引人注目。此时,朦胧的雨雾之中,霍邱县三流乡农民甄善贵穿着皮衣,拎着虾桶,正在收虾。他告诉我们,他养殖30亩稻田小龙虾,去掉成本,纯收入5万元,现在把收拢的小虾苗往其它水田里散放分苗;今天凌晨,他4点就来收虾,已经将8公斤大虾送去售卖,被上海过来的老板全部收去,可得400多元!
比起甄善贵,贫困户李大林、张思等更能体会到养殖龙虾带来的甜头。62岁的老集村乌岗组农民李大林家3口人,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户,自己和老伴常年有病,耕种的20亩水田,每年只能种一季水稻,去掉种子、化肥和请人帮工的成本,没有多大结余。2014年10月,他看到别人养龙虾收入很好,便打了田埂、清了沟,试着在承包稻田养龙虾,当年便有了回报,收入3000多元。这一下增加了他养龙虾的信心,他一边扩大养殖规模,一边钻研养殖技术,在实践中,他摸索了根据不同季节保持水面的深浅、龙虾习性、食物种类等经验,不仅龙虾产量多,而且个头大,畅销快,价格高,2015年收入3万多元,2016年收入4万多元,还不误种植水稻,很快脱了贫。如今,李大林收龙虾上街出售每天都有300元左右收入,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养殖龙虾,简单易学、见效快!”说起养殖龙虾,老集村张思等深有体会。30出头的张思家6口人,上有两位老人、下有两个孩子,2014年以前,为养家被迫外出务工,先后到江苏等地,由于无技术、开销大、收入少,难以养家,加之父母有病,成为贫困户。2015年初,他得知家乡养殖龙虾信息后,立即返家,流转了50亩耕地,投入5万元购种苗、打埂,去掉成本,纯收入5万元,当年脱了贫。2016年,他继续扩大规模,纯收入10万多元。据老集村委会主任李世超介绍,老集村地处城东湖畔,地势低洼,易旱易涝,2013年前全村有贫困户296户652人,2013年村民耿良虎在江苏常州学得养殖龙虾技术,返乡创业发展养殖龙虾,村支两委看到养龙虾投资少、见效快,适合本地经济发展,便积极宣传引导,出现家家户户养殖龙虾的喜人场面。目前,全村1300农户养殖龙虾12000亩,全村243户516人贫困户,有90%靠养殖龙虾脱贫。
三流乡位于城东湖西岸,沣东干渠末梢,淡水资源丰富,下辖10个村41600人,面积102平方公里,其中沿城东湖8个村。过去,由于地势低洼,易涝易灾,村民们仅靠每年种植一季水稻作为收入。2014年,乡党委政府利用本地淡水资源丰富的天然条件,积极引导村民大力养殖龙虾,先后举办6期培训班,帮助增收致富。目前,全乡规模养龙虾36000多亩。2016年,全乡脱贫286户,其中有178户养殖龙虾,占脱贫户62%。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