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兵
岳母原来当过多年工会的“头”。每逢单位在节日搞庆典,她总是带领“文艺活跃分子”们登台表演,载歌载舞。加上她开朗豁达的性格,人虽到六十,面相一点也不显老。
直到去年初,岳母才办退休手续,正式闲下来。小区有刚认识她的人开玩笑地问道:“咋这么‘年轻’就退了?是不是单位效益不好被炒了呀?”岳母性子急,红着脸摆着手,恨不得掏身份证给人看。不过,夸她年轻,岳母心里倒是很受用,时常以此来敲打岳父:“看见常跳舞的好处没?没事了,就学学,健身美容,这样我们都年轻,彼此才‘般配’”嘛!“岳父言语短,一脸憨笑,晃动脑壳哼哧着作答。
岳母的身材保持得很好,步履轻盈舒展。她粗通大秧歌、民族舞、交际舞,举手投足,尽显厚实的功底。以前,她在小区花坛当过免费的舞蹈教练。新江滩修好后,舞台更大了,且敲击出的鼓点声也不“扰民”。她带着老婶子大妈们放开扭着大秧歌,成了江滩亮丽别致的一景。那阵势,闹腾劲儿,引得游人驻足张望,啧啧叫好。
那天,一位大型超市的老总陪客户到江滩游玩。欣赏完她们扭的秧歌后,心有触动。正好有一家分号想赶在“五一节”前开张。虽然万事俱备,但总觉得现场缺些热闹气氛。假如请老婶子们来扭一扭,肯定能“开门大吉”。
老总不知谁当家。一位婶子顺手往岳母一指,呶,她是队长,不仅舞跳得好,是“师傅”,办事也干练利索。猛地被人封了“官儿”,岳母不怯场,代表老姐儿们与老总敲定了出场费、演出时长、配乐、服装道具等合同细节。随后一个半小时的商演,每人得了一百五十元的报酬,愉悦了心情,体现了社会价值,也秀出了老年人的精神气儿。
无意间做了笔大生意,岳母萌生了创业的念头,提议成立演出队,自命为老板。她说,既然办,就要有章程。岳母采取了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的原则,最终定下了25名性格开朗、手脚灵巧、无过多家务事缠身的大妈为基本成员,同时规定为公益事业演出一律免费,以扩大秧歌队的美誉度。每月演出八场为上限。如遇商演则按劳取酬,余下的钱充作公积金,用来承租办公场地和练功房,添置服装道具,奖励优秀员工,增强发展后劲。
健身创收两不误,制定的演出上限身体也吃得消,立即得到了全体队员的赞同。
事后,岳母感叹道:“现在不是提倡全民创业吗?我也带头办一个,起示范效应。压力的驱使下,自己潜在的组织才能被激发出来;再加之我舞技超群,也能服众。从筹办到正式运营,也不知道脑子里突然冒出这么些管理方面‘金点子’。以后还要不断完善,使这个以娱乐休闲为主,半盈利的团队越办越火。”
岳母随后把岳父也拉进水里,让他帮忙跑腿打下手,做些宣传市场营销的工作。现在,在附近的街道、工厂企业、学校等庆典场所,时常能看到老年秧歌队员们健美的身影。
岳母既是领舞,又兼任老板。她们一袭红衣,手持鼓棒,扭腰抬腕,一招一式,协调壮美,吉祥喜庆。“咚咚咚”、“锵锵锵”,伴随有节奏的鼓点声,自信、欢欣之情洋溢在这些老人脸上,她们舞出了一片绚丽多彩的夕阳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