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岩
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及红二十五军,经过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在甘肃会宁和宁夏将台堡胜利会师。
对长征,毛泽东同志曾经作过形象而深刻的论述,“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的胜利,保存了一批革命干部,造就了一批杰出的领袖人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长征以它的英雄业绩,使中国共产党取信于全中国,震撼了全世界,加速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大别山鄂豫皖苏区人民,积极参加红军长征这部传奇式的革命史诗。伟大的长征征程中总共有四支队伍,其中就有两支队伍来自大别山区。而作为鄂豫皖苏区重要组成部分的皖西苏区,也积极地参加了创建红军、并为红军长征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第一支队伍是红四方面军。红四方面军是由鄂豫皖苏区三大起义各路武装汇聚、在大别山战斗成长起来的一支主力红军。1932年10月,由于第四次反“围剿”失败,红四方面军西征转移至川陕,再次创建了川陕苏区,红军兵力达到8万余人。为策应中央红军长征,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从川陕苏区开始长征,向岷江地区西进,先后接应过红一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会师。
第二支队伍是红二十五军,于1934年11月16日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由安徽金寨南溪直奔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孤军北上作先锋,于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为扩大陕甘根据地,迎接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做出了重要贡献。
还有一支队伍是红二十八军。这个军在红二十五军长征后也曾启动长征,可是到达河南桐柏山后又自动返回。以一个军的番号,坚持了大别山3年游击战争。以不足3000人的正规军、地方武装、便衣队等各类部队,牵制了国民党多达68个团17万余人、少亦有40个团的进剿部队,先后挫败了国民党军四次大的清剿,歼敌18个营零15个连和大量反动民团武装,有力地在战略上配合了主力红军的长征和其他游击区的斗争。为中共中央在黄河、长江之间保存了革命的战略支点,在中原地区扩大了共产党的政治影响,为尔后在大别山地区开展革命斗争,准备了最重要的条件。
六安大地为红军革命和长征做出重要贡献。创建红四方面军的三大起义有两起发生在六安。红四方面军一、二、三次反“围剿”的主战场在六安。红四方面军在第四次反“围剿”失败转移苏区前,在皖西的燕子河召开了重要的军事会议,初步议定红四方面军如果不能粉碎敌人“围剿”,即转入外线作战。红二十五军最后一次编成,是在六安金寨县的豹迹岩,部队指战员近半数以上为皖西子弟。红二十五军的战略战术和战斗作风在此次整编后形成。红二十五军是在皖西金寨县的南溪接到省委通知,连夜回到鄂豫边进行长征的。坚持大别山红军游击战争的红二十八军,主力在皖西汇聚、发展、壮大并出山抗战。红军革命和长征,为皖西历史谱写了光辉篇章。
为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安徽六安市政协文史委编辑出版《六安红军与长征》一书。较为全面地反映该地区参与创建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及和长征有关的人和事件。这是一本文史资料的书。是六安这块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光荣历史的见证。这本书的出版,对彰显六安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有着重要意义。
今天,回顾红军和长征的历史,抚读本书,感慨、激奋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六安人民对长征、对革命,是有极大贡献的。六安红军革命岁月,是红军和长征以至于整个中国的革命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磨灭的深远影响和光辉意义。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革命给六安人民送来了革命的真理,在六安地区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人民自觉地团结在共产党的周围、团结在红军的周围,积极地参加革命斗争。红军长征后,六安人民始终在红军精神的鼓舞下,坚持着艰苦卓绝的斗争,直到迎来全国的彻底解放。另一方面,六安人民无论是从兵力还是物力上,都给予了红军以极其巨大的支持。六安是一个富庶的区域,这里出产丰茂、人口稠密,无论是为红军提供兵力还是物力,都具有极其优越的条件。1931年夏,皖西苏区20天内就有2000多人参加红军;1932年春,六安西十里桥暴动成功后,当地有100余名青年参加了红二十五军。1932年6月皖西苏区一次完成储粮任务2.7万石支援红军。皖西北苏区面积较大,资源丰富,人口也多,红军时期参军参战的人数实际比鄂豫边的多。先后从皖西走出的红四方面军主力、红25军、红28军等革命武装后来成为八路军、新四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组建和指挥人民解放军的骨干和源头,为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及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都成为六安老区精神的内在品质。
作为历史事件的红军和长征已经远去,老红军的故事也必将成为记忆。今天,我们追寻那段历史积淀下来的信念和精神,是为了纪念,更是为了传承,为了在坚守这种精神中更好地把握现在,创造未来。
2016年1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重庆视察第十三集团军,要求彰显红色精神,传承红色血脉。而十三集团军的前身就是当时诞生在六安县麻埠镇(现属金寨县)的红四方面军下辖的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是一支由皖西子弟组成的红军部队。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又来到安徽六安金寨视察调研老区扶贫攻坚工作,对红色六安的牺牲奉献精神给予高度评价。有着红色基因的六安老区人民,将会牢记习总书记的教诲,把红色的历史、光荣的传统,传承到全面建设小康的坚定信念上来,把红色的精神传承到民族复兴的责任担当上来,把红色的干劲传承到加快发展的拼搏精神上来,弘扬红军和长征精神、为确保六安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作者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全国政协委员。该文系作者为六安市政协主编、由中央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六安红军与长征》所作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