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开到家门口

  本报记者 刘扬 通讯员 邹长新

  今年春节过后,六安市龙辉文教用品有限责任公司把包装车间从厂区搬到了十字路老村部,附近留守妇女和老人可以在家门口就业了。当地村民把这间包装车间亲切地叫“扶贫车间”。金安区马头镇党委书记郭伟说:“龙辉公司的‘扶贫车间’让全镇四个村30多户贫困家庭有了工资性收入,这些家庭今年有望摘掉贫困帽子。”

  坐落在马头镇境内的龙辉文教用品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成立于2011年,主要生产铅笔、彩笔等文教用品,产品远销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东南亚、欧美市场。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该公司创办人朱兴家、陈开和夫妻俩积极与周边的十字路村对接,掌握该村每个贫困户的家庭经济状况、劳动力就业情况,优先吸收接纳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成员进厂务工,通过解决其就业问题促其增收,助其脱贫。2014年以来,公司共吸纳48户贫困户就业,其中22户贫困户已顺利脱贫,目前在厂贫困户39户,贫困户就业岗位68个,人均月收入2000余元。

  幸福家庭大致相似,贫困家庭各有各的原因。去年年底,经过全面摸排,朱兴家、陈开和夫妻掌握了厂周边几个村里许多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和在家照顾孩子的留守妇女,或因行走不便或因没有充足时间,不能进厂务工。今年春节过后,朱兴家、陈开和夫妻俩与镇、村两级领导沟通后,利用老村部闲置房子,在十字路村试点“扶贫车间”,就近吸收附近的贫困户就业,得到村民、特别是贫困家庭的欢迎和称赞。村民一有空闲,走几步路就到了车间,工作时间由村民自定,大大方便了贫困家庭的就业。截至目前,龙辉公司已在马头镇十字路村、崔店村、黄店村、高皇村四个村设立了“扶贫车间”,吸收贫困户就业60余人,极大地改善了周边贫困户的生活条件。

  十字路村的文继言、孙国英老两口,今年都已经60多岁,前些年文继言因为心脏病做过几次大的手术,花光了家里积蓄,老伴孙国英也腿脚不便小病缠身,这让老两口成了贫困户,生活遇到很大困难,龙辉公司把“扶贫车间”开到村里,朱兴家、陈开和夫妻俩主动上门邀请文继言夫妇到“扶贫车间”包装铅笔,活轻又有工资收入,现在文继言、孙国英夫妇每个月都能拿到近2千元的工资,生活有了着落,日子也充满了希望。“今年我准备继续扩大规模,在更多的贫困村设立‘扶贫车间’,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争取让乡亲们早日走上致富道路。”朱兴家说。

 选择年月
<2017年4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728293031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1234567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有效有序推进智慧党建工作⊙市领导率团参加鄂豫皖三省四市书画联展⊙市乒协乒乓球联谊赛激情挥拍⊙裕安区对78个农家书屋数字化升级⊙妇女维权法律知识走进“高墙”⊙“扶贫车间”开到家门口⊙昨起全国铁路调整列车运行图⊙“群星”闪耀在车厢——市公交总公司推行公交线路星级服务侧记⊙背街小巷最见城市治理真功⊙霍山百余名导游讲解员“充电”⊙椿树镇推进危房改造助力精准扶贫⊙徽商银行六安分行贵金属宣传之“熊猫币”⊙居民家庭用的保险丝如何选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