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隋唐“恐人不言,导之使谏”的现实意义

  王丽

  “恐人不言,导之纳谏”的纳谏思想,是隋唐时期君道的深化,并采取一整套措施,即容言、赏谏、立制、任人。“容言”就是容难容之士,纳药石之言,虚禁以纳其说;“赏谏”就是鼓励直言极谏,以赏招谏;“立制”就是广开言路,建立言官制度;“任人”就是有意识地培植、选拔和重用敢谏之臣。虽然纳谏和导谏包含着浓重的权术色彩,不过历史提供的经验是“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在当今,不愿听真言、听不进真言、害怕听真言、打击进真言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这里折射的既有观念上的问题,也有社会环境的原因。官本位的糟粕,权力观的倾斜,长期滋生了“家长制”、“一言堂”;没摆正个人位置,把自己凌驾于组织和他人之上,决定他人的意愿,严重脱离群众;社会环境的诱因,害怕得罪人,担心遭报复,讲真话的少了,献媚拍马的多了。“恐人不言,导之纳谏”的现实意义就是开门纳谏,兼听则明,明则事成。

  一要坚持正确的群众观。这是纳谏的“总阀门”,也就是真正认识到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相信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毛泽东同志在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中提出了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三大作风之一,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新时期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我们党面前。2013年下半年开始,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我们党用一年时间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纠正党内存在的种种不良作风,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等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问题。坚持正确的群众观,也就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这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权力问题上的集中反映。我们手中的权力是广大群众赋予的,是用来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为群众谋利益的,而不是为一己私利,升官发财。权力是一把双刃剑,“为民则利,为己则害”。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牢固树立群众意识,不断增强群众观念,不断强化监督作用,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二要正确对待批评。“批评与自我批评”也是我党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有着丰富的内容,包括基本的原则、态度、方法、形式等。列宁说“友谊建立在同志中,巩固在真挚上,发展在批评里,断送在奉承中。”习近平同志指出,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要容得下尖锐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要容得下尖锐批评,最基本的要求是容得下批评。批评是一种品质,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勇气。无论是批评别人、接受批评还是自我批评,都要首先努力做到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敢于担当的人。要努力做到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去客观正确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和对待发生的一切事物。毋庸讳言,当前有些党员干部害怕批评,无视批评,容不得批评。诚然,批评的声音不好听、不顺耳、不受用,尤其是对一些位高权重的人、春风得意的人、前呼后拥的人,批评的声音尤为“刺耳”,视为“打脸”,来的不是时候,说的不是地方,一语塞之,一风吹之。人非圣贤,谁能无过,“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越是顺境、越是得意的时候,就更应感到批评的可贵。积极接受组织的批评,坚定立场,把正方向;虚心接受同志们的批评,有错则改,无则勉之;耐心接受群众的批评,赢得信赖,完善自己。作为部门和单位接受群众的批评更是单位职能所需,我们服务对象是群众,群众的获得感就是单位工作的“晴雨表”,他们的批评就是针对我们工作的缺失和短板,是宝贵的工作财富,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是事业发展的强有力支撑。

  三要真正做到开门纳谏。唐朝谏议大夫魏徵《谏太宗十思疏》写到: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提醒唐太宗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必须努力积聚德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此“十思”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担当。1300多年后,站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又如何做到开门纳谏呢?首先,国家性质决定必须开门纳谏。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实施着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自由,也就是人民有管理国家、建设国家的权利和义务。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立足自身、立足实际,通过有效的渠道,积极地对国家建设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比如党代会、人代会、政治协商会等等,就是开门纳谏,集思广益,共谋发展的制度设计。其次,体制机制建设要导之纳谏。为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我们在体制机制建设上不断完善。大力推进党务政务公开,公布权力清单,让广大群众知道我们在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大力畅通信访诉讼渠道,让老百姓有话敢讲、有冤敢诉;积极拓展多媒体谏言平台,通过网上畅言、微博、易信、微信,自觉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接受群众监督,提高政府公信力,提升管理服务能力。第三,要使建言献策成为风尚。东林书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对联早已告诉后人,一个人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关心国家大事是每个公民应尽义务。每个人地位不同、职业不同、能力不同,但是建言献策的出发点相同,就是希望能推动我们所关注的问题得以改善和发展。因此我们要打消顾虑、排除干扰、积极献言,做到人人想谏、敢谏、并勇于担谏,使建言献策、从谏如流成为良好风尚。

  (作者单位:六安市就业服务管理中心)

 选择年月
<2017年4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728293031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1234567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让青山绿水为青春着色⊙浅谈隋唐“恐人不言,导之使谏”的现实意义⊙如何利用好小学数学课本情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