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1950年,刘述刚全家回到了魂牵梦萦的大别山深处的老家金寨。这里的田间小路,山峦丛林,红军遗址的标语、弹孔,仿佛诉说着当年红旗满天、硝烟弥漫的情景。刘述刚小时候家里穷,没钱上学,很小就被送到漆家店跟一位彭师傅(裁缝)当学徒。刘述刚特地跑到几十里外的漆家店看望教他裁缝的彭师傅。后来,他对孩子们说,感恩和尊师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刘述刚的孩子们都说,是父亲的教育使得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渐渐懂得许多做人的深刻道理。
吃毛栗子也要讲“规矩”
在哈尔滨时,刘述刚的女儿荣子和儿子小宝子上街,孩子们吵着要吃糖炒毛栗子。刘述刚说,“在我们金寨老家漫山遍野都是栗子树,秋天成熟的栗子落了一地”。看到孩子们惊喜的样子便笑着说:“等家乡解放了带你们回去,一定让你们吃个够!”
为了培养大女儿能成人,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刘述刚的妻子每天给她一毛钱去街上买栗子回来大家吃,每次还是小孩子的大女儿买栗子就悄悄留下两颗,等晚上独自享用。刘述刚的大儿子看到了,也要求去买栗子。他买好栗子便把外衣上两个小口袋装得满满的,然后快速跑回家,双手捧着只剩半袋的栗子说:“妈妈,栗子买回来了!”然后眼睛不自觉地迅速左右看看那鼓鼓的两个小口袋,刘述刚夫妇一看就明白了。刘述刚笑着对大儿子说:“来来来,看看口袋里装的是什么!”被看穿小把戏的儿子红着脸说:“我学姐姐的。”
刘述刚拉着他们俩的手说:“家里还有这么多人,好东西应该要大家分享,不能只想自己多吃多占,那样可不好。你们从小就要学规矩,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做任何事要想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