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传军
近日,笔者在与一位扶贫专干聊天时得知,政府扶贫项目给一户贫困户送来了几只免费鹅苗,该贫困户却把鹅苗如数退了回去,原因就是养鹅周期较长、怕“麻烦”,有政府兜底脱贫的政策来“保底”,不如坐等政府直接捐钱给物。由此可见,再好的脱贫政策,如果没有贫困户的主动脱贫志向和意识,恐怕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扶贫,要扶起贫困对象的精神斗志,脱贫才有希望。
扶贫兜底政策是带动脱贫,不是养懒人。当前,在各种扶贫项目、扶贫政策的支撑下,亦有少数困难群众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生活完全寄托于扶贫资金、扶贫项目、扶贫政策,即使得到了一定的生活补助资金,还依然存在着“再等一等”“再多要一点”、不愿脱贫的想法。有的存在怕苦怕累的思想,不愿拔掉“穷根”,靠着扶贫款坐吃山空、不思进取、坐享兜底的大有人在。
要想彻底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仅靠送钱送物等“输血”式的扶贫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突出“扶志”。今年,我市将要实现12.755万人脱贫、22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出列,任务十分艰巨。因此,精准扶贫勿忘“精准励志”,通过“精准励志”,尽力把贫困户主动脱贫的志气“扶”起来,把主动脱贫的“内因”激活起来,切实帮助贫困户建立“造血”功能,真正找到致富的路子。
“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志”。只有从精神上扶起脱贫志向,才能保证精准扶贫政策不养懒汉,才能帮助他们走出贫困。各地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不妨从“精准励志”入手,从思想上、精神上加强宣传教育,帮助贫困群众摒弃“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懒惰观念,树立起靠自己主动脱贫的信心和决心,引导贫困群众依靠自己的能力和双手实现有尊严的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