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风,锤炼城市的气质——舒城县“好人”家风的魅力

  本报特约通讯员 陈胜

  舍己为人、诚实守信、奉献社会……一座城市的向善向上力量,由无数个好人构成,每一个好人的背后,都体现着自家家风的传承。今天,让我们对舒城的3名“好人”进行一一解读,听听他们的家风故事。

  “中国好人”梁本凤:

  做人要实在 家庭要和睦

  在坑洼的乡镇道路上,她开着小客车,在营运的同时载着瘫痪的丈夫,往返县城与乡镇间,一年365天,10多年的时间,风雨无阻。

  时光追溯到1993年,她的丈夫宋士银从工地的楼上摔倒导致瘫痪,20多载风雨,她无微不至地关怀照料,以点滴的真诚演绎了人间的真情。

  “爱情巴士”载着舒城瘫痪丈夫宋士银的传奇故事的背后,是怎样的付出和辛劳?梁本凤说,是我的家风对我的熏陶和教育,让我无怨无悔。为家庭付出,虽然很苦,但苦中有乐。

  “我家的家风,并不是父母一天到晚挂在嘴皮上说的,我是从他们为人做事的态度中感受到的。”梁本凤说,“后来我总结了一下就这句话:做人要实在,家庭要和睦。”

  梁本凤说,小时候,家里人口多,生活相当艰难,父母总是要求我们兄弟姐妹相互谦让。在做事上,父母要求很严格,做就要做好,不能说差不多。她说,她小时候学习插秧,但怎么插也插不直,东倒西歪的。这时,父亲就会过来要求她拔掉重新插,虽然累得腰酸背痛,但从此养成了不敢马虎的习惯。

  梁本凤深有感触地回忆说,母亲对她的影响很深,那时家里贫穷,母亲做好饭后总是让我们先吃。过后,她才吃点剩饭,没有菜了,她就吃点咸菜。她的辛劳和善良,影响我以后的人生抉择。

  点评: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好的家风,必然对孩子产生影响。一个家庭的家风,未必都是通过言语代代相传,父母的以身作则,通过平时的言行举止,将孝、仁、义等多种传统美德展现和传承,从而影响着下一代。

  “安徽好人”胡道余: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他放弃了乡村医生的职业,倾其所囊为残障儿童办了康复训练中心,虽负债累累,但仍在坚持。因为,他的心中有大爱:他要为像其儿子一样的残障儿童争取一个康复的机会。

  1995年,胡道余的儿子一出生便被诊断出患有唐氏综合症,后来在合肥的一家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班治疗,并得到了一定的康复。

  为了挽救更多的智力障碍患儿,他毅然辞去了乡村医生的职业,举债创办了特殊儿童培训中心。从此,他和妻子朱自清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这些残障小孩身上。

  在胡道余的办公室,我们见到了一个牌匾,上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胡道余说,这就是父母传给我们的家训。

  胡道余说,他的父母总是教育他要更多地想着他人,要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要学会与人分享。记得小时候,一个穿得破破烂烂的叫花子来到了他家门前乞讨,母亲找了一件旧衣服让他穿上,还盛了稀饭让他吃,临走又送了一大碗米让他带上。胡道余深情地说,这就是我伟大的母亲,教会我怎么帮助别人,怎么成就自我,怎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点评:责任感、勇于担当不是一天形成的,来自于长期的教育,来自于家风的熏陶;一个好人的培养,是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合力构成的。家庭的教育、家风的影响,是对一个人最初、更是最有力的渗透和改变。

  (下转三版)

 选择年月
<2017年4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728293031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1234567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好家风,锤炼城市的气质——舒城县“好人”家风的魅力⊙飞“阅”田野春色⊙兜底扶贫不是养懒人⊙亮点纷呈力求创新——六安市人大常委会2017年工作要点解读⊙全市棚户区改造新开工6130套⊙裕安开通横河岭森林公园旅游新通道⊙舒城县连续两年入围“电商消贫十佳县”⊙九十里山水画廊引来清华美院写生团⊙六安茶谷首届樱花节活动即将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