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康东 本报记者 谢菊莲
3月31日,春光明媚,金安区翁墩乡爱国小学课堂上,该乡民间艺人许圣年老师正在给乡里的娃娃上剪纸课。一把把剪刀,一张张红纸,一双双灵巧的小手,上下翻飞,不多时,可爱的小葫芦、美丽的小蝴蝶、艳艳的红花、掏花的红双喜诞生了……
在这节特殊的课堂上,许圣年老师从剪纸最基础的叠纸、构思、转剪、运剪讲起,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跟大家讲解剪纸的技巧,孩子们听得起劲,动起手实践剪纸更是有模有样。
翁墩乡是文化之乡,民间剪纸文化更是翁墩人的骄傲。2016年,翁墩乡剪纸文化申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载此美誉,该乡文化站和爱国小学今年联合提议把剪纸技艺引进校园,带进美术室,传承给孩子们。一周两次剪纸课,让孩子们见识到剪纸这门民间技艺独特的魅力,也活跃了孩子们的动手、想象能力,十分受孩子们欢迎。
记者在爱国小学的美术教室看到,一股浓浓的民间艺术气息迎面扑来,柜子里布满了精美的剪纸作品。为了让学生的剪纸学习更科学、更系统,该校根据素质教育提升工作及时新增剪纸兴趣小组,并组织骨干教师和心灵手巧的孩子们跟着民间艺人许圣年老师学剪纸。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耳濡目染、亲身实践和反复练习中,学校师生对剪纸的体会更为深刻,技艺大有长进,花样越来越多,小创新也连连不断,剪纸作品不断推陈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