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优良传统忠孝慈廉传承下去——探寻六安鲍氏祠堂的宗祠文化

  本报记者 桑宏

  3月15日,记者跟随六安鲍氏后裔鲍传忠来到裕安区苏埠镇戚桥村,这里坐落着一个三进徽派大院式建筑,飞檐翘角,廊桥垂柳;这里大门上没有“鲍氏宗祠”牌匾,取而代之的是“东山文史苑”几个烫金大字。

  600多年来,六安鲍氏族人以慈孝为核心,世代传承着“忠孝慈廉”精神文化。由最初的“母慈子孝”逐步演变为如今的邻里和睦、助人为乐等方面,促进着家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父子争死”雕塑复活慈孝故事

  在鲍传忠老人的引领下,记者走进文史苑。绕过第一进“鲍氏祠训”屏风,沿回廊进入文史展馆,数百件文字、图片展示当地民风民俗和革命英烈事迹。从展馆出大殿,便来到了慈孝广场。

  作为鲍氏宗祠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中心通过慈孝广场与大殿相连,广场上一组真人大小的群雕演绎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父子争死”的故事。宋朝末年,徽州府守将叛乱,因带领乡亲反对叛军行凶劫掠,鲍氏先祖鲍宗岩被俘临刑,其子鲍寿孙跪地苦求欲代父而死,父子争死感动匪首,遂将二人释放。此事载入《宋史》,清乾隆帝赐联赞曰:“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秀江南第一乡”。至今“慈孝里坊”仍屹立于棠樾牌坊群。

  鲍传忠说,“父子争死”的故事不仅属于鲍氏家族,也是中华孝文化的一部分,凡来此参观者都能受到感化。

  众人合力建起鲍氏宗祠

  六安鲍氏慈孝文化继承了流传几千年的“鲍氏慈孝文化”,棠樾鲍氏二十二世祖鲍鍌于公元1330年迁入六安,为六安州学政,定居六安并带来了鲍氏宗谱,延续了“鲍氏慈孝文化”。

  谈起鲍氏家族史时,鲍传忠很是骄傲。六安鲍氏族人以慈孝为核心,修身养性、和睦家庭,报国敬业。历代中涌现出像鲍友信、鲍华本等仁人贤士;在抗日战争、长征、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年代中,鲍氏家族就有77位烈士为国捐躯。

  回忆起修缮鲍氏祠堂,鲍传忠很是感慨。鲍传忠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慈孝家风,他把自己多年做小生意积蓄的80多万元拿出来,并动员儿女们,全家一共捐出100多万元。在鲍传忠的带动下,鲍氏家族中的人纷纷捐款筹资,花了500多万元建成鲍氏宗祠。据他介绍,鲍氏家族在春节、清明节期间等祭祀活动中,集体诵读家训,让群众在学习和诵读中,传播优良家风。 (下转三版)

 

 选择年月
<2017年4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728293031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1234567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打造“赏花经济”升级版⊙12333服务进社区⊙金安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裕安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把优良传统忠孝慈廉传承下去——探寻六安鲍氏祠堂的宗祠文化⊙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听取2016年省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情况汇报⊙市政府召开廉政工作会议⊙相濡以沫每一天——张立叶不离不弃守护植物人老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