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世巧 通讯员 李立胜 周容容
一树树、一片片,灿若云霞,风姿摇曳,漫天遍野的粉色映入眼帘。六安茶谷(裕安)第二届桃花节期间,走进位于狮子岗乡新华村的桃花仙谷景区内,桃花掩映中游人来往穿梭,热闹非凡。据悉,今年桃花节期间预计前来桃花仙谷的游客将比去年增长20%—30%,可达30万人次以上。
家住城区的市民李溪一边购买着村民自制并在景区销售的蒿子粑粑,一边告诉记者,这次来玩得尽兴,吃得也开心,觉得不虚此行。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人和李溪一样驱车从本市城区、周边县区、乡镇甚至是合肥等地赶到这里,一睹桃花盛放的美景。
花香阵阵,吹开美丽经济
“我们农家自制的蒿子粑粑很受游客欢迎,每天可以卖四五百到七八百个,桃花节期间仅此一项可以增收近万元!”在桃花仙谷景区不远处一块“桃王农家土菜”的招牌格外醒目,带着好奇,记者与老板娘包玉玲攀谈起来。
早在2007年左右,包玉玲家将自己的10亩地流转给种桃大户,自己和丈夫在大户的桃园务工,后来看到了种桃效益,就从几亩开始试种,到现在自家也有了近20亩桃园,去年在桃花仙谷首届采摘节上,她家桃园的大红桃以440克荣膺“桃王”称号。看到乡村游市场的红火,她和丈夫一合计,又在今年的桃花节前,将“桃王”的金字招牌挂起来,用自家房子开起了农家土菜馆,生意十分红火。“前天,接待了近10桌前来赏花游玩的游客,一天的销售额有四千元。”包玉玲高兴地告诉我们,如今一年纯收入10万元不是问题。而在2014年前,包玉玲家还是没有脱贫的贫困户。
花香阵阵,吹开了狮子岗乡新华村的美丽经济,美丽经济带动了美丽乡村的发展,节庆的举办让狮子岗乡的旅游红红火火,也让周围的村民日子过得兴旺起来。近几年,新华村许多村民陆续办起了农家乐,搭上了桃花节“美丽经济”的快车。还有不少村民摆起了小摊,在桃花节期间卖起了自家手工制作的蒿子粑粑和煮玉米等,供不应求。桃花节的举办让他们在家门口找到了增收致富的市场和门路。
花美果俏,植根农旅融合
桃花仙谷周边桃园近万亩,集中在新华村和相邻的松林村,那么花期后,果实成熟,这么多的桃子销路如何,会不会滞销呢?当地的群众如何通过桃产业增收致富?带着疑问记者进行了走访。
“现在我和老伴种植管理自家的近10亩桃园,每年收入两万元左右。”今年71岁的沈皆富老人告诉我们,他刚刚摘掉了头上的贫困户帽子,有协会和大户联系好的销路,桃子采摘后自己不用为销售犯愁。除了老沈这样受到带动引领种植桃园的,新华村有近八成的土地由大户流转发展桃产业。许多群众在土地流转后取得土地租金的同时,或外出或就近在桃园务工,取得了可观、稳定的经济收入。
新华村2016年成功注册“新华大红桃”品牌,因为当地红桃的品质优,体量大,吸引了远近的客商前来收购,其中部分“新华大红桃”还顺利进入了俄罗斯市场。同时,当地还积极利用“互联网+特色农业”模式,借助电商平台开启营销新模式,线上线下开拓销售渠道。狮子岗乡的红桃产业正实现从家庭经营走向科技化、专业化、品牌化、市场化经营的转变。
“赏花看花仙谷桃花,摘桃看桃新华红桃;桃情桃福农民致富,游客游谷一生幸福……”如今在当地桃乡果农中广为传唱着这首产业脱贫幸福谣。做大做强红桃产业,打造“一村一品”特色经济,昔日荒山岭变成今日“花果山”,更是老百姓的“金山银山”,红桃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的主导产业。
“赏花经济”,走出季节尴尬
花开有时,难免不得不面对繁花落尽的尴尬。除了三四月份的桃花盛开的季节,其他时期如何招徕游客,如何让“赏花经济”突破季节的尴尬,释放桃花节的长期效益呢? (下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