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银监分局按照银监会和安徽银监局的部署,围绕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积极培育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自2010年全市第一家村镇银行开业以来,2013年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辖区县域全覆盖的地市。截至2016年末,全市共有村镇银行6家,资产和负债余额达到68.5亿元和62.85亿元,在全省16个地市排名第1位;金寨徽银村镇银行、裕安盛平村镇银行被评为“全国百强村镇银行”,裕安盛平村镇银行全省综合排名第1位。
突出监管引领,坚持服务本土经济
自村镇银行成立以来,六安银监分局引导村镇银行坚持“立足当地,服务三农”的发展方向,下沉网点,向重要乡镇、村延伸分支机构,填补偏远乡镇的金融服务空白,稳步提高村镇银行服务覆盖面。目前,六安市6家村镇银行已在重点乡镇设立支行17家,有效解决了农村金融服务不充分问题。引导村镇银行根据业务发展、风险管控和金融服务的需要,选择管理经验丰富的商业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定向吸收优质涉农企业股东,构建本土化、多元化、民营化的股权结构,多年来累计引进民间资本3.25亿元,占资本总额的78.5%。引导村镇银行支持金融精准扶贫,指导裕安盛平村镇银行通过中央财政出部分、地方财政出部分、群众自筹小部分、银行扶贫贷款支持一部分的方式,支持贫困户建设户用光伏电站,指导金寨徽银村镇银行支持金寨县农村集体“三资”新型经营实体的光伏扶贫项目建设,发放光伏发电贷款213笔6390万元。
突出考核激励,坚持支农支小定位
督促村镇银行牢固树立支农支小市场定位,按照有利于防控风险、有利于支农支小、有利于可持续稳健发展、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原则,重点加大对支农支小的考核权重,强化对服务的正向激励和风险约束,适度放宽对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容忍度,增强支农支小的内在动力。引导村镇银行将新增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提高存贷比,按照小额分散的原则支持农户和小微企业发展。截至2016年末,六安市村镇银行户均贷款余额36.04万元,500万元以下贷款占比达到84%,涉农贷款余额29.47亿元,始终保持持续增长;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9.45亿元,占各项贷款的94.3%,连续完成“三个不低于”目标。
突出创新发展,坚持差异化服务模式
引导村镇银行发挥贴近市场、企业和农民的优势,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本地化和具有包容性的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大力推动微贷技术,加大对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支持力度,发展农村住房、装修、耐用消费品等消费信贷。多年来,六安市村镇银行共创新信贷产品23个,“科联贷”、“普惠通”等产品受到国家农业部高度关注。鼓励村镇银行主动送服务到农家、到山村、到田间、到库区,通过“拎包银行”和流动服务车等上门服务,提高金融服务匹配度、附加值和客户满意度,实现网点业务的延伸和扩展,解决金融服务“最后一步路”问题。截至2016年末,六安市村镇银行通过“拎包银行”服务人数超过4000人,金寨徽银村镇银行创新设立了全省第一辆“流动服务车”,服务人数近万人。
突出夯实基础,坚持提高管理水平
督促村镇银行强化制度建设,做到“有规可依”,全面梳理和优化内部规章流程,切实做到制度先行、流程规范。强化合规管理,坚持“有规必依”,重点加强内部控制,强化制度执行。规范村镇银行主发起行职责,维护村镇银行独立法人地位的同时督促主发起行承诺牵头组织村镇银行重大风险处置,对村镇银行建立序时审计制度和风险排查机制,落实流动性支持协议。加强监审联动,积极参加村镇银行董事会,加强与村镇银行内审及人事部门的沟通,强化信息共享与交流,有效提高村镇银行风险防控水平。截至2016年末,六安市村镇银行资本充足率17.99%,不良率1.03%,贷款损失准备覆盖率370.1%,流动性比例57.63%,主要监管指标良好,发展稳健。
(刘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