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驿站”助增收

  本报记者 鲁艳艳 文\图

32100222五版5.jpg

  3月18日,在舒城县百神庙镇舒合村安竹工艺厂里,花结串、珠串、竹包装盒、竹寿司卷、竹餐具等各式各样的竹制品展示其中,厂里的职工忙忙碌碌,双手不停地操作着。57岁的陈超华正忙着穿珠串,是当地的贫困户,去年,她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来到了安竹工艺厂,“手快的话,一天挣个一百元不成问题,即使干得慢,一天也能挣个四、五十元。这个活我挺满意的。”陈超华说。

  安竹工艺品厂纯手工制作的产品,主要用于吃西餐的配套用具,产品销往国外。该厂负责人介绍,2016年企业产值达2000多万元人民币,实现利税200万元。销售旺季时,每天需要用工2000人,劳动者多劳多得,适合留守妇女、老人等生产,手快的话,一天挣个一百元不成问题,即使干得慢,一天也能挣个四、五十元。别看企业规模不大,但产品主要出口欧美、澳洲及东南亚地区,产品供不应求。“除了到工厂里来上班,有更多的人是把原材料领回家,自己在家加工我们再回收成品,效果很好。”为实施产业扶贫,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百神庙镇在安竹工艺品厂成立了产业扶贫基地,下设8个扶贫驿站,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吸收贫困户就业,带动贫困人口66人,实现贫困人口年增收8000多元,其中送料加工的达到59户。

  在贫困和经济薄弱村镇建立“扶贫驿站”,提供技术含量不高、容易上手、工时灵活的工作岗位,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家门口脱贫,成为乡镇实现精准脱贫的好方法。百神庙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扶贫驿站”主要是加工当地特色自然资源,壮大当地特色产业,或者引导当地企业在村镇设立加工点,为一些年纪偏大、没有一技之长或有身体残疾的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帮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脱贫。“我们年纪大了,也干不了重活,这个活比较适合我们妇女,干起来不太累,兼顾家庭,还能挣不少工钱贴补家用。”

  为了实现精准扶贫,该镇着力实施贫困村的“一村一品”建设,根据贫困村的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因地制宜、择优安排富民产业,培育特色产业的知名品牌。目前,百神庙镇三个贫困村均发展了特色主导产业。舒合村成立了馨宇农业合作社,全力推广蔬菜大棚产业。金东村积极联合大户入股,发展生猪养殖产业。舒平村流转上千亩土地,与神力米业有限公司共同开展优质水稻种植项目。金桥、官塘等村结合206国道改线工程,联合多家公司,积极发展农旅结合、林旅结合的生态旅游项目。以和平蔬菜、安竹工艺等为代表的特色产业,让不少贫困户实现了在家门口稳定就业。

  百神庙镇围绕“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的目标,镇村两级编制了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建立产业扶贫到村到户清单。依托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来料加工等劳动密集产业和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带动周边有劳动能力无就业门路的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实现稳定长效增收。同时,还积极实施实用技术培训、政策扶持、职业介绍、就业指导、就业信息服务等,帮助贫困户掌握脱贫技能。目前,百神庙镇已落实10个贫困户居家就业岗位,给予他们每人每月200元的就业补助。

 选择年月
<2017年3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728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12
3456789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你有记账的习惯吗⊙如何养成记账的好习惯⊙“扶贫驿站”助增收⊙账单里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