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程传军)金安区在夯实农业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技术扶贫的手段,大力实施特色种养业扶贫,精准再发力,变“输血”为“造血”,逐步形成特色种养业扶贫的新局面。计划到2017年底,全区发展特色种养业的贫困村达100%,贫困户达70%以上,“一村一品”专业村达贫困村的20%。
该区科学制定了《六安市金安区脱贫攻坚期产业精准扶贫规划》《金安区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推精准脱贫实施方案》和《金安区“大户带动”扶贫贷款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涉及贫困户、贫困村和经营主体特色产业发展的文件,推动全区特色种养业的发展,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中小微企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激发和调动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的积极性,发挥其在脱贫中的生力军作用,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利益链接机制。继续分批次开展特色种养业产业奖补,积极鼓励贫困户发展产业。继续做好农技人员帮扶工作,确保全区90%以上在编在岗农技人员参与包村联户服务,每名农技指导员联系服务10个科技示范户和3-5户贫困户。继续将发展特色种养业的贫困户纳入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金安脆桃技术培训对象中,将有生产能力和技术需求的贫困户优先列为帮扶对象,加强产业技术的指导服务。同时,在全区68个贫困村产业选择上有突破,发布68个贫困村“一村一品”名录清单,根据区域产业特色,选准贫困村主导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