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文斌)近年来,裕安区紧紧围绕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这一主线,始终紧盯全面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这一重点,优先投入,持续用力,全区残疾人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在市政府2016年绩效考核中位置领先,先后荣获“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全省白内障无障碍示范区”称号。
该区现有残疾人52886人,持证17909人。为了做好残疾人工作,该区从2014年全国开展残疾人基本信息和需求专项调查开始,就将此项工作列入每年工作重点,充分利用区、乡、村三级管理网络,发动全区308名村、社区康复协调员、专职委员入户开展调查,填写残疾人基本情况表和康复需求表,并安排村医、康复医生进行需求评估和康复指导。全区共建立了13000余份康复服务档案,实行动态更新和数据分析。为做好贫困户帮扶工作,区每年三次安排残联和扶贫办、教育局、卫计委、住建局等相关部门分析残疾人扶贫建档立卡情况。全区建档立卡扶贫户中残疾户有8512户,占31.2%,残疾人9481人,占14.8%;他们结合残疾人家庭特点,为残疾户分别制订了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不同政策,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为及时解决残疾人现实需要,该区率先开展免费办理残疾人证工作,积极创建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和白内障无障碍示范区。2016年全区有841人实施免费复明手术,8500余人在康复站、室接受康复服务,652名残疾人免费适配辅具,1170名残疾人领取精神残疾药费补助,393名精神残疾监护人享受监护管理补贴,169名残疾儿童在康复机构参加康复训练,120名残疾人家庭享受无障碍改造、阳光家园及危房改造等残疾人康复项目。
此外,该区还出台《关于促进残疾人家庭增收加快实现小康步伐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关于基本医疗及康复保障配套政策,每年为就业年龄段重度残疾人代缴养老保险费。2016年全区残疾人保费超过100万。在城南镇陡步河公园旁边投资3.2亿元,筹建占地90亩的综合托养中心,建成后可以满足1804名残疾人日间照料和托养服务需求。制订残疾人创业就业三年行动计划,每年扶持残疾人个人创业就业149名,培育残疾人就业孵化基地1个、就业基地2个,阳光大棚15个,设置残疾人公益性就业岗位299个,区直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25个单位安排了160名残疾人就业,争创六安市盲人保健按摩规范化实训基地,兴办六安兹心实业有限公司等福利企业。
区财政每年10月份组织人员开展残疾人事业调研,将残疾人事业经费精确列入预算,给予三方面保证。一是兜底保证。在残疾人生活救助和康复方面,2012年裕安全区残疾人生活救助仅5990人,每人每年360元,到2016年全区残疾人生活救助已达9121人,人均超过730元;康复人数从2012年的1160人增至2016年1339人。精神残疾药费补贴从500元增至1000元;重度残疾人8395人得到了每月60元的护理补贴,实现了应助尽助、应护尽护。二是需求保证。2015年,政府一次性安排112万元用于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建档立卡、购置康复器材、人员培训、组织宣传等工作,白内障创建每例手术补贴1000元,为所有重度残疾人代缴200元养老保险;今年他们还决定为残疾人扶贫户购买40元意外保险;将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列入每年政府采购,安排10万元,培训300名残疾人。三是工作保证。残疾人工作经费列入经常性预算。2016年,共投入经费2230.8万元保证各项支出,促进了残疾人工作的有效开展,也提高了残疾人参与社会工作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