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元军
“医保合并了就是好,不但不分城里人、农村人,而且看病报销比例比以前还高不少。”家住金安区双河镇百洋村的刘大妈,一场手术让她感受到了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带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刘大妈家中有4口人,属于贫困户。她患有双侧髋部疼痛活动受限11年,还有多年的类风湿关节炎及糖尿病,一直苦于经济原因未系统治疗,平时靠吃点药来控制病情。去年年底,刘大妈腿痛无法站立,只得向亲戚朋友们借了手术费才住进了医院。出院时,刘大妈算了算账,这次总共花费64877.38元,报销了57985元,个人自付6892.38元,实际报销比例89.4%。要是按照城乡医保没合并时,她购买的新农合只能报销38926元,实际报销比例59%,整合后报销比例提高了30.4%。
2017年1月1日,六安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轨全面实施。参保人员特别是农村参保人员的待遇水平得到了显著改善。门诊方面,一些以前不能报销的,现在都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住院方面,整合前,城镇居民医保保底支付为45%,新农合保底支付为40%,而整合后统一为50%。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方面,整合前,金安区新农合有2300余种药品可以报销,而整合后的医保目录达到5000多种药品,扩充了一倍以上。诊疗项目方面也是遵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将近扩大了1500余种。这样一来,报销的多了,自付的少了,医保待遇的提高,自然看病的负担就减轻了不少。
家住金安区三十铺镇年仅25岁的王杰义,还沉浸在初为人父的喜悦中,突然一个晴天霹雳压的他喘不过气来。他刚出生的孩子被诊断出“败血症、缺氧缺血性脑病、低钾血症、婴儿肝炎综合征、颅内出血”,高额的医药费对于一个本来就不富裕家庭又是重重一击。一筹莫展的他来到了金安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咨询相关报销事宜。经过经办人员耐心地解释,初步算了一下,总费用50782.1元,按照原来的报销比例只能报销16872.8元,但是城乡医保统筹后能报销32999.47元,报销的费用比之前高了将近一倍,实际报销比例提高了31.76%。“这些钱真的是雪中送炭,真是打心眼里感激政府,让我们重新振作起来,相信孩子的病一定能治好!”拿到医保报销款的王杰义感动之情溢于言表。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整合后的医保政策让普通的城乡居民参保人员在医疗待遇享受上有了较大地提高。金安区改造并启动“一站式”结算系统。此系统建好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无论是门诊或慢性病还是住院都直接通过系统结算,政策就会得到落实。截至目前,金安区已享受综合医疗保障“一站式”结算服务37875人次,发生医疗总费用5376.7万元,其中基本医保支付3218.9万元,大病保险支付186.8万元,医疗救助支付370.9万元,政府兜底支付17.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