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人才不能靠“栓”

  闵一之

  全国两会前,在教育部召开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工作推进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曾这样说到,“挖走这些人才,就是在掘人家的命根!”。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郑强也表示:“西部教育像一个‘连环套’,落后的原因是人才缺乏,而人才缺乏的原因正是因为落后。”人才问题再一次引起了许多代表的热议。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潜在力量和后发优势。”“兴国之邦,人才为继。”当今社会,不仅仅是教育行业,各行各业都求贤若渴;上升到国家层次,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因此人才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稀缺的资源,需要我们精心“呵护”,而不是诸多“限制”。

  不要“栓”住,要留住。目前一些地方的人才政策是先用各种方法吸引住人才,然后抱着如何“困住”人才的心态制定相应的“限制”机制,比如高昂的违约金、扣留档案等粗暴的阻止人才外流的手段。然而人才不是一成不变的器物,而是有思想能自主选择的个体,没有良好的配套发展政策也不会使他们决心为当地做出贡献。因此,各地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将引进人才与本地重大建设项目挂钩,突出人才培养优势及政策优惠,让人才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才能,心甘情愿地与当地共谋发展。

  留住人才,需“活”用政策。一些地方还在沿用上世纪90年代的人才政策,引进人才用住房、留下人才靠感情,有时辅以行政职务安排等手段,这些方法效果已大不如前。对于人才管理,要逐步改变以往的人事制度,纠正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防止简单套用党政领导干部管理办法管理科研教学机构学术领导人员和专业人才,加上对人才的住房、子女入学等问题的关心,归属感让人才“记得住乡愁”。

  引进人才,还需培养人才。“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其实人才看中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报酬,而更重要的是前景和平台,因此发展本地平台优势,增加人才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才讨论,为人才谋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各地人才引进应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出既能适应当地发展战略,又能促进人才发挥效力的人才政策;做到物能尽其用,人能尽其才,开创出地区因人才而蓬勃发展,人才因地区而发挥才干的良好局面。

 选择年月
<2017年3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728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12
3456789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彰显监督执纪问责————霍山县着力查处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问题侧记⊙对面交流 双向选择⊙留住人才不能靠“栓”⊙关于开展“传承家庭美德 凝聚道德力量”六安市优秀家训家规家书和家风故事⊙裕安区 多举措打造阳光慈善 ⊙霍山县五结合推进林业增绿增效 ⊙市农委土肥站 到固镇开展农科服务⊙金安农机局 举办植保无人机作业现场会 ⊙便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