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菊莲

没有华丽的舞台,舞步一样欢快;没有绚丽的灯光,音乐一样激昂;没有“大腕”来捧场,歌声一样嘹亮……裕安区苏埠镇南楼村每年举行的农家春晚给广大村民带来欢乐。(资料图) 本报记者 田凯平 摄
“瞧瞧,这可是咱村里大婶们自己编的舞蹈,跳得挺好,还有以咱镇为题材的小品剧,真是看一次乐呵一次,满满的乡情在里面。”正月已过,金寨县南溪镇农民李小峰过完年返城务工,手机里收藏着镇上农历年时录制的农民春晚,李小峰说,这一年在外忙碌,就指着这台晚会调剂思乡之情。
身边的故事成了剧本上了舞台
李小峰正在播放的镇农民春晚,点击率逾20万人次,在家乡父老乡亲之间扩散传播。李小峰说,家乡的农民春晚,好多节目都是家乡人演,演的都是农村人农村事,田间地头、茶余饭后,特别契合我们的文化审美。
和南溪镇一样,在裕安区苏埠镇南楼村,近两年已经有数十位农民参与到农民春晚演出队伍中去。
“以前都是等到大年三十,我们全家都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现在过年,村里举办咱农民自己的联欢晚会,村里大妈大婶参与演出,很多身边的故事还被写成剧本走上舞台,看起来可带劲了。”裕安区苏埠镇南楼村村民张好说。
“这样酒,那样酒,送来送去还是你的酒;搞得拜年行路不好走,如不买,怕丢丑,如此之风不可有;今天腰包鼓了,都富有,哪家还缺苦烧酒,移风易俗过新年,不必多花冤枉钱……”南楼村农民春晚成功举办后,64岁的村民卢士木及另外3位村民表演的快板《移风易俗拜新年》节目也火了,因为快板内容通俗易懂,语言风趣生动,表演诙谐幽默,说到了村民们的心坎上,如今变成了村民们口中的顺口溜和口头禅,通过这段快板表演,还向广大农民宣传了拜新年尽量简化,免去俗套,省掉一些不必要的送礼麻烦。
文化渴望升级为文化建设的集体自觉
“农民春晚会火,间接反映出的是农民人生价值观的重要转变。”金寨县南溪镇文化站站长吕祥峰说。
和2016年那个难忘的冬季一样,2017年的1月份以来,吕祥峰就在为举办一场群众喜闻乐见的农民春晚做准备,多次和参演群众展开热烈讨论:关于节目安排、演员挑选、舞台布展、录制、传播,林林总总的事情,让这位文化爱好者多次通宵达旦。
“我们镇2016年举办了首届农民晚会,当时从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角度出发,没料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好似久旱逢甘霖,农民朋友的心灵得到了文化的滋养,对文化的渴望变得更为迫切,这坚定了我们将咱农民春晚继续办下去的决心。”吕祥峰说。
“如今,农民腰包鼓起来了,养老、医疗也都有了保障,农民们对文化的渴望胜过物质需求。”吕祥峰站长说,农村地区各种惠民政策施行以后,生活富裕了,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自然多起来了,这也成就了每年的农民春晚参与、点击、点赞率频创新高。
“看到农民对文化需求的迫切,在党委、政府的引导和主导下,近年来我们镇更加注重加强农民精神文化阵地建设,有专门的场所,送戏下乡等文化活动也力求常态化,将更多的正能量文化传播到农民心坎。”吕祥峰说。
农民情怀引起的大众共鸣
金寨县南溪镇举办两届农民春晚,该县农民之友艺术团团长黄遵江带着团队夜以继日布展排练,为的是能将这场乡土味十足的晚会原汁原味展现给农民朋友。
“咱们举办农民春晚,本着农民办、农民演、农民乐的原则,节目素材取材本地,演出人员为本地文艺爱好者,整台联欢会地域特色、农村风情、农民情怀贯穿始终,充分展现了新时期农民朋友特有的新活力、新期望,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春节联欢会。”黄遵江告诉记者,“这几年,自己承办的农民文化节目包括农民春晚不下百场,每次参与这样的活动策划特别有感触,因为精选出来的节目大多接地气、有滋味、有共鸣,从举办效果看,农民朋友对文化太热爱太拥护了,也给我们从事文化活动工作者极大的信心。”
黄遵江本人是一名文化艺术爱好者,生于农村长在农村的他,平日和农民朋友打交道颇多,创办大别山农民之友艺术团,始于2009年7月1日,正是看到了农民朋友特别是偏远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贫乏,他产生了创团的想法。创团至今团队工作人员已近50人,每年逢年过节是团里最忙的时候,大大小小的农民文化节目承办了近百场,给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带来了欢乐。“以前每年除夕夜,农民朋友围火炉收看央视春晚。如今有了农民春晚,相比起中央台春节晚会的高大上,农民自己的春晚舞台虽小,讲述演绎的却是农民自己的身边事,更接地气,更能引起共鸣,这也是为什么农民春晚叫座的原因。”黄遵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