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笔尖上传续中华文明

  宋詹詹

  在全国“两会”政协会议小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关于破解汉字书写教育难题、写好中国字的倡议,得到了媒体的热切关注和众多委员的响应。

  “天、地、人、手、足……”中国人的启蒙,大都从学写汉字开始,今天我们的工作生活,也时刻都离不开这个强大的交流工具。但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却有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患上“汉字失写症”,经常是一个字,看着认识,提笔就忘,一不小心就写成了错字、白字。

  显然,这与时代发展的大环境有关。电子产品和键盘打字广泛使用,各种拼音输入法越来越人性化,甚至能“模糊联想”“自动纠错”,“写字”只要大概知道读音即可,不需一笔一画地再现。于是,不少人丢掉了笔和纸,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把蕴藏在汉字书写中的文化意义也一并丢掉了。

  此中症结,其实并不仅在于不会写、不爱写,而在于不重视——键盘时代,既然一切都一敲即得,又何必费时间去辨形识义、专门练字?这种情况也影响到了中小学,苏士澍委员在调研中就发现,中小学书法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书法开课率不足的情况普遍存在。

  中华汉字源远流长,承载着灿烂的华夏文明,横竖撇捺的间架结构和抑扬顿挫的音调中,不仅包含丰富的语言含义,也别具东方的美感和韵律。而书写是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衍生出的书法艺术,更是中华文明的独特瑰宝。“一字一世界,一笔一精神”,汉字不仅仅是沟通符号,某种意义上,它也是传统文化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我们民族大树汲取养分的根须。

  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学习外语、加强与世界的沟通交流当然必要,但也应该守好自己的精神家园,把根留住。回望各国文字的兴衰起落,不也正是文化软实力的体现吗?在新的时代,汉字书写并非无谓之技,其背后,恰恰是民族血脉的传续,是文化自信的重塑,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强调汉字书写,并非是要逆潮而动,况且每个人兴趣禀赋不一,也未必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但无论国家、社会、学校还是个人,都应当有这样一种文化自觉。规范汉字使用,支持书写教育,弘扬书法文化,吸引对此感兴趣的孩子和有志之士,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条件,从自身做起,促成一个写好汉字、用好汉字的氛围,在这些方面,我们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在笔尖上重新发现汉字之美,在黑白间架中传承中华文化,这是中小学生的功课,也是我们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选择年月
<2017年3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728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12
3456789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挥别“尘土飞扬” 踏上康庄路——我市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见闻⊙在笔尖上传续中华文明⊙决战倒泉岭 打通旅游路⊙非法偷运映山红 围追截获358株⊙陈实丽:脚踏实地 敢于担当⊙黄遵羲:医者仁心⊙叶集行政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出新规⊙金安区开展城乡低保专项整治⊙单王乡扶贫服务“智囊团”进村入户⊙霍邱法院快速执行助春耕⊙通告⊙便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