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活农村党建“一盘棋”——霍山县加强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侧记
张金柱 符煜 本报记者 谢菊莲
近年来,霍山县大力实施农村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坚持抓实基层、打牢基础,着力推动农村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农村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得到不断强化。
农村也有了“政务服务大厅”
“为民服务大厅面积扩大了,办事也方便了,跟县政府的政务服务大厅一样,党员服务、计划生育、民政优抚窗口一目了然,每个窗口都有一个村干部在那坐着。大厅里还有个电视机,像我们住在村部附近的,没事还能到大厅坐坐,看看教育片,而且还能学到一些农用技术。”单龙寺镇东风桥村民金胜高兴地说。
为了满足群众需求,方便群众办事,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步路”问题,该县大力规范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整体推进村级活动场所功能提升,按照“2141”标准和“一平台两中心”建设要求,建设和改造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同时,以乡镇为单位,统一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配套设施风格,做到有一个广场、一个标志、一面国旗、一套标牌、一个玻璃橱窗式公开栏。全县134个村党组织中,100个村完全达标,其余村今年年底前也将全部完成新(改)建任务。
硬件规范了,软件也要跟得上。该县全面清理规范村级组织工作标示标牌、组织机构、创建达标、考核评比等事务。统一村级组织工作主要制度,整理出村级组织工作制度6大项33条、村级权力运行清单10大项40条,汇编成册发至每名村干部手中。“对照6大项33条工作制度,对自己的职责做到了心中有数,知道了该干什么、怎么去干,哪一项没做到位一目了然。”“有了这个权力清单,各项常用工作该找谁办、怎么去办,群众一来就能看得一清二楚。”该县村干部们纷纷感慨道。
“党员活动日”让党员动了起来
该县为山区县,山区乡镇普遍存在村党组织活动人员难通知、经费难保障、效果难保证问题,党内组织生活难以规范。甚至有农村党员抱怨:“支部一年开不了几次会,即使开会连一半人都到不齐,组织生活就是收党费。”
为破解这一问题,县委组织部进一步完善“党员活动日”制度,并以此为抓手,规范党内组织生活。明确以乡镇为单位固定村党组织活动时间,以学习、议事、帮扶、服务、互评等为内容,以“1(大会)+X(小会)”为方式,开展党内组织生活。2016年以来全县农村党组织共开展学习1126次、议事769次、志愿服务486次、民主评议344次,帮扶困难党员、群众545名。“固定时间容易记,每个月一天也方便。‘党员活动日’为我们党员提供了丰富的党内组织活动,让我们找到了‘家’的感觉,也切实感受到了归属感、获得感和自豪感。”党员纷纷表达心声。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尤其是抓党建工作难度大,很多乡镇是‘有力使不上劲’。现在我们借助‘党员活动日’这条绳子,来牵住组织生活的‘牛鼻子’,整合资源、因地制宜,实现了村级组织规范化、农村党员管理制度化、党组织活动常态化。”该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钱江介绍。
生活有了保障,干事更有劲头
“以前涨工资、提待遇都是国家正式职工的事,与我们村干部没有关系,去年县里给我们村干部涨工资,还买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让我们工作更有奔头、生活更有甜头、干事更有靠头了。”留驾园村党支部书记徐良国高兴地说。
长期以来,该县村干部待遇普遍偏低,村“两委”正职年均基本报酬仅为13100元,远远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制约。为破解村“两委”班子年龄老化、士气低落、代际断层等问题,进一步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活力,该县建立了村干部待遇正常增长机制、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全面提升村干部待遇和村级组织运转经费。通过调整,村“两委”正职年均报酬近3.8万元,达上一年度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7倍,为422名符合条件的村干部购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对其他村干部按照现行最高标准购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为所有村干部购买医疗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根据人数不同,分别在5、7、9万元,其中明确规定党组织活动经费不能低于总支出的60%。
“通过大力提高村干部经济待遇,全县村干部中很难发现那种办事不利、推脱责任、不为群众办事的村干部了。同时,部分带领全村走致富路抱负的青年人也愿意回来当这个村官了。”大化坪镇党委书记仇多弟说。